因應CBAM上路 八大類工程 工程會將推減碳指引
工程會副主委葉哲良透露,在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2026年正式上路前,預計推出八大類公共工程減碳指引,從設計端就要求減碳,指引未來均具有強制性。據悉,工程會已在去年底陸續與相關部會溝通,其中以建築和水利建設進度較有雛型。
針對公共工程減碳目標,工程會著手規劃採循序漸進作法。首先,今年上半年將推出建材碳排強度資料庫;接著從設計面跟材料面下手,幫助公共工程減碳。
葉哲良說,若以建築生命周期平均55年來看,建築使用後能耗將是建築本身碳排的4倍,其中以空調跟馬達最為致命。例如,我國對馬達能耗管制標準跟歐盟相比差2到3倍,因此,現在正與經濟部研議如何跨越隔閡,包含近日已發函鼓勵使用IE4高效率感應馬達。空調因為有配置過渡期的問題。未來將從設計端著手,盡可能把碳的消耗壓下來。
經濟部高層對此也證實,從公有建築做起是好的方向,惟相關作為都還在研議中,會是減碳過程中的重要拼圖。
葉哲良說,終極目標會推出八大類公共工程減碳指引,包含建築、軌道、水利設施、橋梁等建設,從設計面到施工都要符合減碳標準;另考量資訊機房相當耗電,台灣電力使用效率比國際還高,因此資訊機房雖不在八大類建設中,但也會推出減碳指引,在設計端就減少無效電力使用。
葉哲良認為,推出指引後具有強制性,強調目前的作為都是呼籲評估碳排,但指引就是作業手冊,連計算方式、施工面、設計面要怎麼做,都會訂出細緻的SOP讓機關跟業者依循。
據了解,工程會去年底開始與經濟部、內政部、交通部、數位部等溝通推出減碳指引,不排除將指引範圍再擴大到其他建設。
公共工程減碳新規 2024年上路
為達2050淨零碳排願景,工程會決定從採購契約下手。行政院工程會副主委葉哲良指出,明年起,公共工程採購全面納入淨零碳排強度,首階段以材料面的業者自我宣告為主,由營造業裡的鋼筋跟水泥業者打頭陣。
按規劃,2024年起所有政府電子採購網,都將新增「減碳」欄位,強制部會填寫新建工程預估碳含量(蘊含碳),若沒填就無法完成採購程序。
正研議中的公共工程碳含量「標準」,主要從已知碳排資料抓出平均值,當作屆時填寫量的檢核標準。工程會原傾向推出公共工程計算淨零碳排指引,後考量各部會工程類別差異很大,交由各部會自訂計算指引或是手冊。
據統計,近五年來,每年公共工程決標件數介於2.8萬件到3萬件,預計每年將有約3萬件標案,需估算出公共工程的碳排量。以金額來看,去年工程採購決標總金額更高達8,318.6億元,採購納碳排影響很大。
官員補充,一旦開始要求機關估算碳排量,機關就要去找廠商詢問資訊;如果能從設計端開始用比較減碳的水泥跟鋼筋,就能從市場機制迫使產業端研發多點減碳原料,以利政府採購,達到正向循環。
但因碳足跡概念剛起步,未來機關估算的碳排量,會跟竣工後實際碳排量比對,得出偏離值,並把數據納入資料庫修正,當數據愈來愈多,就可以讓機關更精確修正預估數值。
葉哲良表示,首階段以業者自我宣告為主,中鋼與亞泥、台泥可望先上陣,計算出製造時的蘊含碳,和使用後的營運碳,藉由採購契約揭露,促使其他建材業者跟上;第二階段與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同步,2026年開始以市場機制促使業者實施減碳。
工程會估算,台灣一年溫室氣體淨排放量為27,515.7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公共工程碳排放量占全國總溫室氣體排放量的9.78%。
經濟部創雙首例 水利署水利工程碳管理獲英國 BSI 認證
水利署指出,為落實2050年淨零排放之目標,前於2022年首創「水利工程碳預算管理」之工程系統性減碳機制,並經 BSI 驗證單位查核通過。水利署自2021年11月以工程全生命週期為範疇,啟動水利工程淨零轉型迄今,率先訂定並陸續完成「水利工程減碳作業參考指引」規劃設計篇、施工篇及營管篇等,並透過每年的績效考核與成效分析,檢討精進減碳策略,達成減碳目標。水利署在工程全生命週期的高度管理下,不僅具體的減少工程碳排放量,對於整體機制的完整性、一致性、持續改善機制及對於整個產業鏈之影響力,更與「PAS 2080:2023建築與基礎建設碳管理標準」之理念及方法不謀而合,成為水利署通過驗證的核心關鍵。
BSI 台灣營運長謝君豪表示,自水利署於2022年2月完成水利工程減碳作業參考指引(規劃設計篇)後,已在工程設計階段導入碳預算概念,估計工程設計、施工階段碳排放量,並從中尋求減碳熱點及檢討減量。2023年9月又進一步完成減碳作業參考指引(營管篇),顯示水利署符合 PAS 2080要求考量全生命週期碳排放管理,同時成為國內首例取得 PAS 2080驗證的政府單位,為其他政府機構樹立了先驅示範。本次通過驗證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期許未來各界一起努力,為減碳貢獻一份心力。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則表示,政府應以身作則,鼓勵大企業「以大帶小」,帶著底下供應鏈共同減碳,而水利署擬定減碳路徑、里程碑、碳預算管理方法等,更積極的落地推動及檢討精進,不僅在減碳措施上已有相當具體且完整的機制,2023年度已逾30%的減碳目標,現導入PAS 2080碳管理標準觀念進一步與國際接軌,亦證實透過水利署碳管理做法,更可將帶動水利工程整個產業鏈之資產業主、設計師、工程顧問、產品,及材料供應商等共同實現淨零碳排目標,接軌國際減碳趨勢,提升營建市場競爭力。
水利署長賴建信則指出,隨著極端氣候加劇,全球氣候變遷已成為事實,長期與環境議題息息相關的水利署,無疑地必須在減碳工作上竭盡心力,搭配 AI、數位轉型以實現水利工程淨零碳排,接軌國際。面對轉型的艱難挑戰,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水利署將持續以前瞻、創新為驅動力,強化治水、利水、親水等三大業務面向,期盼可拋磚引玉將減碳工作推廣至各界,共同為下一代和環境永續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