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近期觀察COP29會議回歸自然的倡議,仍是雷聲大雨點小,面對氣候調適、減緩,自然解方,台灣相對於那些還要祈求別人幫助的未開發中國家, 因及早為減緩、調適布局,尚有因應的實力,這些實力多緣自於今天出席的老師們,在永續發展上的契而不捨。 氣侯變遷與台灣環境議題的追蹤,基金會走了三、四十年,仍一直在走。我們每年聚集、追蹤、整理相關的學術研究與實務經驗注入,作歸納、也提出建言反思,今天好朋友們的聚集,是傳承、是感動。
COP29倡議全球推動永續,重申重視自然生態、環境健康的重要。台灣正式邁入碳定價時代,淨零絕非僅單靠政府制度及企業投入就可以達成。我們必須更進一步重新反思人與土地、自然的親密關係。同時,加強「能力建構」更是氣候變遷調適工作重中之重, 氣候變遷署蔡玲儀署長經年推動公務體系的能力建構,希望依據調適行動方案,滾動式的盤點、整合、修正,優化氣候變遷運作,適度調整現有規章制度進行,與在地公民共進,這是攸關全民的「社會工程」。 基金會秉持初衷,與氣候變遷署合辦研討,承繼先進們多年的投入,追蹤氣候治理,喚起大家擔負責任、見諸行動!
中華景觀協進會在10月19日(六)舉辦「淨零時代景觀與自然共好倡議論壇」,邀請六位重量級的產官學研專家齊聚討論,希望以「與自然共好」為核心凝聚共識,促進跨界合作與交流,為未來的景觀設計與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指導方向。
為落實卓內閣「創新經濟」、「均衡台灣」、「包容成長」三大施政目標,首場經濟發展委員會顧問會議將在9月3日登場,行政院長卓榮泰13日核定近60人顧問名單,邀請前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工總名譽理事長許勝雄、中研院院士朱敬一擔任分組召集人,盼集思廣益,找出新方向。
為落實2050年淨零目標,內政部規劃建築減碳「公有先行」,全台民間建物也開始得繃緊神經。內政部20日表示,已完成建築部門淨零措施,將在2026年提前達成公有新建物,須全面取得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1+級),未來也會全面觸及到民間的新建物。
國土署進一步表示,最快明年提出修法草案,儘速依建築法規強制實施。
總統賴清德就職滿月時強調,...
開徵碳費,房價也上漲?環境部預計於2025年開始徵收碳費,不少媒體報導有關不動產相關業者宣稱徵收碳費可能造成房價上漲,因為營建原物料的鋼筋、水泥被徵收碳費而醞釀漲價,建商估計營建成本拉高15%至35%,這些都將反映在未來的房價上,讓購屋族憂心忡忡,對此,內政部表示,房價成本包括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原物料成本等,徵收碳費對建築成本影響約為0.9%,不致造成房價上漲。內政部呼籲業者,不要以碳費徵收為由哄抬房價。
立法院12月19日三讀通過囤房稅2.0修正草案,預計將在2024年7月實施,並於2025年5月課徵。針對非自住住家房屋改採全國歸戶,稅率調升至2%至4.8%,地方政府皆必須訂定差別稅率,並採全數累進課徵,財政部預估96.8萬戶~135.8萬戶將受調高稅率的影響。
內政部昨(14)日在行政院會報告「推動社會住宅成果與提升社宅用地供給精進措施」,預期2024年底可達成20萬戶社會住宅目標,針對未來八年住宅政策新目標,則要求未來各縣市進行開發徵收及市政重劃時,保留3%至5%讓售給中央興辦社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