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規劃

賴清德總統主持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議登場,賴總統以能源的多元多選題淡化非核神主牌的爭議,台灣進入「排碳有價」時代也轉移了外界對氣候調適的關注。諷刺的是,環境部長彭啓明雖在報告中凸顯賴總統政見,強調必須更加重視氣候調適,方能建構韌性永續國土,但為因應氣候變遷、確保國土安全而制訂的《國土計畫法》,卻正遭到地方政府與農民的強烈抗拒。

「一個族群的成功,很有可能是建立在其他族群的苦難之上。」這句話在政治面與經濟面,都是顛撲不破的事實。

 ■原住民族的傳統領地抗爭

 開文這句話是蔡英文前總統於2016年的原住民族日(8月1日)所發表「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文」中的文句。在台灣的400年發展史中,原住民族蒙受到相當大的苦難,喪失了廣大的傳統領地,「在最熟悉的土地上流離失所」。在近2、30年社會普遍追求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的浪潮下,原住民族發起了「...

自一九九三年起研擬修訂的「國土綜合開發計畫法」大功未竟,復於二○○二年起草擬「 國土計畫法 」,歷經十四年終於在邱文彥前立委之臨門一腳下完成立法,於二○一六年起公告,並期二○二五年要全國上路。

403強震後,全台老屋重建議題再引關注,內政部危老條例修法作業將分為「經驗分析政策建議」、「行政程序部門協商」、「政黨協商立法決定」三階段執行,近期為第一階段意見搜集作業,4月份也已舉辦北中南三場產官學座談,檢視過去執行成效以及後續延長修法的意見。

0403花蓮大地震造成房屋倒塌,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昨開記者會指出,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台有近500萬戶房子已逾30年屋齡,50年以上老宅也超過百萬戶,強烈呼籲政府此刻正是對全台30年以上老屋進行全面性總體檢的時刻,尤其老屋重建相關法令將面臨落日,必須即刻修法,地方政府才有適當的法令依據,持續推動老屋都更。

花蓮發生台灣25年來規模最大的地震災害,雖從結果來看災難損害尚在可控管範圍、多數人員也即時脫離現場降低了傷亡數,但陸續傳出的中橫公路柔腸寸斷、新北捷運梁軌移位、軟腳蝦大樓倒塌等問題卻不容忽視,如何降低損害、防範災害於未然,應列為本次事件檢討時的主要課題。

朝野立委均有提案,要求修法將國土計畫法明年4月底上路期程再展延。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1日邀集各縣市政府溝通,其中彰化、雲林、嘉義縣等農業縣市擔心,農業發展區劃設若太嚴苛,恐影響未來產業發展、年輕人口外移。行政院並未作成展延決議,希望縣市政府仍以6月底提報國土分區功能圖草案至內政部審議為目標。

環境部長薛富盛昨(21)日表示,環境部正研修法規,將加嚴 太陽光電 環評 認定標準,設置達一定面積、或一定設置容量以上就應實施環評,預計6月底預告草案,12月底修正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