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計畫法》延期在即?學者籲:如期上路 縣市即可啟動通盤檢討

《國土計畫法》原定明年4月30日正式上路,但立法院多名委員提案修法延緩上路,立法院內政委員會24日召開「國土計畫法修正草案」公聽會,邀請學者專家、公民團體,包含《國土計畫法》推手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邱文彥等多名學者均主張如期上路;針對各縣市擔憂土地劃定農業發展地區不得變更,將限制地方發展,專家建議新法上路縣市政府可即刻啟動通盤檢討。

地方憂未來發展受限 學者:準時上路仍可立即檢討

《國土計畫法》第45條明定,自縣市國土功能分區圖公告之日起,《區域計畫法》不再適用,截至10月15日止,已有基隆市、臺北市、宜蘭縣等14個縣市提送國土功能分區圖草案至內政部審議,占全國3分之2。包括立委徐欣瑩、許宇甄等人提案修法《國土計畫法》第45條,希望延緩國土計畫法上路期程2年不等,昨(24)日由內政委員會召委徐欣瑩召開公聽會,蒐集各界意見。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次長董建宏報告,依據《國土計畫法》應訂定子法計有23項,已完成發布14項,包括「國土計畫使用管制規則」等9項將在今年底以前完成;法定全國國土計畫每10年檢討一次、縣市國土計畫每5年檢討一次,是指10年內或5年內必須辦理檢討,並非年期屆滿才可辦理。

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鄭安廷指出,《國土計畫法》已施行8年、將近10年,再延期恐導致已完成的規劃不合時宜,全國國土計畫可能將失去時效性必須重做,他建議讓3分之2完成功能分區圖縣市準時上路,如此已完成的工作不至白費,上路縣市可即刻動通盤檢討,未完成功能分區圖縣市或可分批上路。都市計畫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屈恩璽也認為,《國土計畫法》上路,縣市政府若有未及處理的地方可即刻啟動通盤檢討,除了5年內須辦理的通盤檢討,還有鄉村地區整體規劃可輔助調整。

對於部分農業縣市表達國土計畫法限制地方發展的意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特聘教授張學聖認為,縣市國土計畫可劃「城2-3」作為未來成長發展區位,目前已劃設1.5萬公頃,相當於300公頃規模的產業園區有50個,「臺灣短期有這麼大需求嗎?」原都市計畫農業區有9.4萬多公頃,各縣市國土計畫願意回歸「農業發展地區」只有1萬多公頃,還有8萬多公頃可用,認為「限制地方發展」是假議題。張學聖更表示,國土計畫追求環境、社會公共利益,與私人財產權必然發生衝突,解決衝突需要政府投入資源,認為農業部雖說要讓補貼與國土計畫脫鉤,但他反而認為應該密切掛勾。

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副教授戴秀雄表示,只要做任何規劃,一定會對土地使用自由發生限制,憲法保障的不是土地交易價格,而是土地可處分、可用來賺錢的存續保障。他樂見農業加權補償,但不應是在國土計畫裡做,國際上都是在農政主管法規裡處理,國土計畫處理的是土地的「地用」:因地制宜、合理使用。

延伸閱讀:因應國土計畫法上路 農業部啟動研議堆疊式給付

因應國土計畫法明年4月底上路,農業部設立堆疊式給付機制,適用於特農區和一般農業區。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堆疊式給付不會和國土計畫法掛勾,也不會因為國土計畫法延期就不做,既有農民權益不會受到影響。

農業部將於10月啟動不同利害關係人的說明會,初估給付預算達200億元,未來會擴大給付對象,生態環境給付部分過去只針對瀕危物種,後續會調整,糧食安全給付也將同步進行。

農業部9日在立院經濟委員會業務報告,因南部地區的農業使用規劃與國土計畫法有爭議,陳駿季強調,農業多功能價值需要多加維護,因此規劃以堆疊加值方式推動綠色環境給付,包括農業環境基本給付作物轉作獎勵,以及生產環境維護等措施,並放寬硬質玉米等作物領取契作獎勵,統稱為「堆疊式給付」,能兼顧糧食安全及確保農民收益。

農業堆疊式給付架構的規劃,將鏈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農業部規劃以「農地對地給付」「確保糧食安全給付」「生態環境給付」為主軸,配合「農業設施設備」、「農業金融支持」及「農業公共基礎建設」支持,以因應農業環境營造及從農需求,解除基期年限制,並鼓勵有機與友善耕作、生態及棲地維護、營造及水土韌性建構等措施,訂定農民配合上述農業措施得領取之給付及補助,共同維護農業環境永續。

延伸閱讀:國土計畫如期辦理? 民團籲持續與地方溝通

國土計畫法即將上路,目前已有三分之二的縣市將功能分區圖提報給中央,民團學者雖然主張如期辦理,但是仍然擔心原土地利用在面對原住民族土地使用規則,可能會出現落差。

政大地政系副教授戴秀雄指出,在國土計畫底下土地編定的可能性消失,只能在同個功能分區裡做彈性運用,而諸如一生僅限定變更一次的規定,在未來也會相當麻煩。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黃靖庭則說,海岸的土地過去大多被掌握在國家手中,而無法進入到增劃編的範圍裡,這些土地由族人在耕作,卻被劃入遊憩用地,要被拿去蓋風景區、渡假飯店,不甚公平。

而除了農業用地,原土地也存在著文化祭祀的功能,民團期待國土計畫應納入《原基法》精神。

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族獵人協會理事長 Tayra.Yudaw:「《國土計畫法》一定要預(設)計《原住民基本法》優先適用這樣的概念,未來的原住民的自治這個一定要納入在國土計畫法裡面,如果你不在國土計畫裡面先提出來的話,那未來大家談自治只是空談,沒有一個空間。」

對此,仁愛鄉長就表示,原鄉地區仍有土地問題仍待解決,國土計畫不應貿然上路;不過民團也期望中央地方應積極合作,避免族人權益受損。

Tayra.Yudaw:「現在很多問題都在地方的行政機關,造成了一些難以去推這(國土計畫)部分,(呼籲)積極的態度尤其中央地方的配合;不要延後(實施),因為延後就是跟(行政)怠惰是有關係的。」

也有立委擔憂國土計畫法如期上路,仍會有族人面臨水保、建物、消防等合法問題,費心耗時也更花錢。民進黨立法委員 Saidhai Tahovecahe(伍麗華)表示:「未來明年有水汙法,汙水的處理他是違建面對的罰款,他要取得建照、使照等等,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建物為了要合法化,結果補照的費用要總計130萬。」為了減輕日後族人可能要支付的高額經費,伍麗華要求應以國土永續基金訂定計畫、編列經費,並且儘速公布原住民族土地使用規則。

原民會副主委 Adralriw Abaliusu(杜張梅莊):「我們原住民族土地使用規定草案已經送到內政部,在8月份已經送去;那目前跟內政部也召開了5次協商會議。」

面對未來的土地使用變革民眾仍存有疑慮,民團呼籲原民會儘速公布原住民族土地使用規則,讓地方政府能有充足時程擬定相關土地發展規劃。

相關新聞

央行昨(20)日舉行今年首季理監事會,考量國內通膨將續緩步回降,且全球經濟成長降溫,前景面臨諸多風險,恐影響國內經濟成長力道,...
賴清德總統日前提出國安策略,除限縮兩岸宗教、教育等交流,也指示就兩岸經貿所涉及的人流、物流、金流及技術,進行必要、有序的調整。...
行政院 提出的 財劃法 修正覆議案,遭 立法院 否決,未能通過覆議。預計總統將於三月底前,公布由在野藍白聯手通過的財劃法修正案,...
三月五日, 美國 國防部 次長柯伯吉在參議院聽證會被質疑近兩年對中國立場變軟。他說:「美國在印度太平洋的核心利益是防止中國稱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