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規劃

立法院今三讀通過修正國土計畫法,將國土功能分區圖作業期程再延長6年。各黨團認為展延原因主要是因配套措施不足、子法未定、地方政府與民眾溝通不足及對農民權益的影響尚未充分解決。

國土計畫法 原預計明年4月底上路,但朝野立委皆提案修法要求展延。立法院會今處理該案相關條文並三讀。 國土計畫公告實施後10年內,也就是展延6年至2031年,依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期,一併公告國土功能分區圖。 另國民黨立委原要求增訂32條之1農業權補償條文則未入法。

COP29倡議全球推動永續,重申重視自然生態、環境健康的重要。台灣正式邁入碳定價時代,淨零絕非僅單靠政府制度及企業投入就可以達成。我們必須更進一步重新反思人與土地、自然的親密關係。同時,加強「能力建構」更是氣候變遷調適工作重中之重, 氣候變遷署蔡玲儀署長經年推動公務體系的能力建構,希望依據調適行動方案,滾動式的盤點、整合、修正,優化氣候變遷運作,適度調整現有規章制度進行,與在地公民共進,這是攸關全民的「社會工程」。 基金會秉持初衷,與氣候變遷署合辦研討,承繼先進們多年的投入,追蹤氣候治理,喚起大家擔負責任、見諸行動!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24日召開「國土計畫法修正草案」公聽會,邀請學者專家、公民團體,包含《國土計畫法》推手海洋大學教授邱文彥等多名學者均主張如期上路,而針對各縣市擔憂土地劃定農業發展地區不得變更,將限制地方未來發展,專家則建議 新法上路縣市政府可即刻 啟動通盤檢討。

中華景觀協進會在10月19日(六)舉辦「淨零時代景觀與自然共好倡議論壇」,邀請六位重量級的產官學研專家齊聚討論,希望以「與自然共好」為核心凝聚共識,促進跨界合作與交流,為未來的景觀設計與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指導方向。

依照《國土計畫法》第 45 條,在縣市國土計畫2021年公告實施後四年,2025 年應公告實施「縣市國土功能分區」,象徵新的國土管理制度正式上路。但部分縣市政府卻以「圖資未更新」、「民眾理解不足」、「作業不及」為理由,要求中央延緩實施,甚至連立法院不分藍綠立委,都提出修法草案,要求國土計畫展延到 2027 年再上路。

內政部有意處置國內違規 農地 超商,擬協助申請用地變更,或要求業者訂出退場機制,另尋合法用地。時代力量前立委 陳椒華 呼籲,應該盡快讓 國土計畫法 全面上路,才有可能根絕問題。

國土計畫法預計明年4月上路,22名民進黨立委認為應該展延。學者表示,國土計畫法是為了永續發展,面對不同的聲音,內政部應召開專家會議,擬訂通案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