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中共 計劃如期在明(15)天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受 疫情 影響 。
今年下半年,美國強勢升息來力抗通膨,各國不得不跟進。我國央行也跟進,共升息三次,雖然央行預估兩次調升存準率約可回收兩千四百億元的資金,故為收縮資金、促使市場利率上揚的有效措施,但考量到存款準備率,是否還有其他不良後果,讓前中央銀行副總裁許嘉棟,一一說分明。
國內景氣走緩突顯大環境不佳的狀況,台股今28日以12874.83點開出,隨後下跌近70點,台積電挫低6元觸及379.5元,聯發科跌8元觸及581元,航運三雄皆出現1%左右的跌幅。
國發會27日公布9月景氣報告指出,受全球景氣趨緩影響,景氣燈號呈現黃藍燈,是43個月以來的新低,因景氣領先,同時指標都呈下跌,國發會表示,顯示景氣走緩。消費信心指數亦創新低,無論是「未來半年購買耐久財」、「未來半年家庭經濟 」數值都下降,面對景氣不樂觀;學者建議重新審視產業布局。
最近由於國際貨幣基金(IMF)看好台灣今年每人GDP將升至3.5萬美元,一舉超越日、韓,引起大家好奇,何以台灣每人GDP這麼好,而我們卻幾乎無感,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全球經濟下滑,央行在國家經濟政策上扮演的腳色近期又重新受到重視。經濟學者也是前中央銀行副總裁的許嘉棟教授,也他多年的經驗,針對台灣央行所面臨的問題提出看法。
試著算過,未來退休生活每月需多少生活費嗎?勞保基金預估2028年破產,勞保年改遙遙無期。勞保與勞退保障不足,是勞工的夢魘。今天的 30 ~40歲一代更面臨可能沒有房產,政府作莊的社會保險,幾乎不可能保障老年經濟安全,勞保、勞退改革已迫在眉睫。
楊金龍強調,全球經濟環境不確定性日益升高,央行貨幣政策自主性降低,影響對物價與經濟預測準確度,為穩定金融市場有四大措施,包括場內外監理機制、提供國內金融市場流動性、備妥充沛的外幣流動性,以及適時進場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