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財政

主計處公布今年台灣1到6月全體受雇員工平均每月經常性薪資為44262元,年增率3%,但是同期通貨膨脹超過此數,實質經常性薪資變成年減0.11%,為6年來首見的負成長。即使改用總薪資計算,把年終獎金等加入,名目數字增幅會高一點,扣掉通貨膨脹後實質薪資稍微增加,但是幅度有限,可以說幾乎不變;薪資增幅被物價吃掉了。

針對最近中央研究院院士對金融制度、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再度提出建言,指出「長期的低利率、低匯率政策,為台灣帶來很高的代價。」建議中央銀行應更具獨立性、透明度。工商社論以不同角度觀點,及國情處境申論;謂各國的貨幣政策,各有其最適合的方式,無法完全複製別國經驗,他們主張應充分了解台灣經濟現況,掌握自己的處境,再參酌國際做法更為恰當。

中研院 經濟所發布「台灣貨幣金融改革政策建議書」, 央行以五點回應,包括央行不會為了提高收益犧牲貨幣獨立性,不需要且更不會採取低利率與極低匯率達到盈餘繳庫的預算目標;不會採取低利率與極低匯率追求盈餘繳庫,強調應先立專法,且不宜由外匯存底無償撥用。

中經院昨(1)日發布7月經季節調整後的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7.8,指數較上月重摔5.8,是2012年7月創編以來單月最大跌幅。 7 月指數下滑 5.8 寫歷來最大跌幅 七成業者不樂觀未來 展望 景氣現警訊

景氣寒冬要來了?中華經濟研究院今(1)日公布7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重挫5.8個百分點至47.8%,一舉跌破50%榮枯線,中斷連續24個月的擴張態勢轉為緊縮,同時寫下2012年7月創編以來最大跌幅。

國發會27日公布6月景氣報告指出,受製造業廠商信心下滑、股價指數續跌影響,景氣領先指標連續八個月下滑,綜合判斷分數更降至近21個月最低,燈號連四綠,雖然景氣尚未反轉,但擴張力道已進一步放緩。

IMF 經濟報告再度調降全球今明年經濟成長預測,分別下修至今年3.2%明年放緩至2.9%,壓低通膨是各國第一要務,經濟展望「黯淡且更加不確定」。

台灣疫情升溫,除了排隊買快篩等亂象外,防疫保單的理賠壓得業者喘不過氣,針對居家照護是否核保,爭議頻傳;金管會主委黃天牧2日表示,針對防疫保單理賠的增加,股東增資是解方,必要時金管會會動用緊急金挹注,未來將不再隨著防疫政策或疫情變化,擴大解釋保單的適用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