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經濟部長李世光日前出席執政黨中常會,專案報告「智慧精密機械園區」的發展狀況。蔡總統以黨主席身分出席聽取報告,表示智慧機械產業重要,除人才、土地之外,經濟部應協助企業透過併購或授權方式快速取得技術,讓機械產業迅速智慧化。蔡總統以行動重視台灣機械產業的態度值得稱許。
編按:政府於近日打出組產業國家隊的概念以期推動總體產業發展,這項新聞引起立委、學界、產業界反應。而產業國家隊將會如何走?應該如何走?以下收錄相關報導持續追蹤。
美國製造業就業低迷的主因是需求疲軟。特朗普無論做什麽,都不會讓製造業重新變成“好工作”的來源。
編按:內閣部分成員換組並於今日上任,其中科技部與衛福部的新部長上任紛紛發表未來任內要推動的方向與任務,以下收錄相關報導以進行持續追蹤。
編按:推動產業的發展與轉型為政府促進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新春開工之際,政府隨即開張智慧機械辦公室,同時也推動國機國造的計畫,以下收錄相關報導,作為後續追蹤觀察基礎。
編按:國發會近期也陸續提出相關建設計劃,如「公路公共運輸多元推升方案」、「智慧運輸系統基礎建設計畫」、「國際商港與國內商港的五年發展與建設計畫」、「建構綠能永續新世代垃圾處理計畫」以及「國家濕地保育計畫」。此外,國發會更提出重大建設回歸預算法。以下收錄相關報導作為追蹤基礎。
近十幾年來由於氣候變遷,環境負擔益見沉重,綠色永續的價值普遍受到社會重視。多年的行政治理,習以發展經濟為重,在政黨政治角力下,對新價值態度反覆,核能除役及廢核爭議不休,永續議題多流為政客操弄,新能源、再生能源開發亦因而遲緩。政府在社會環境變遷及國營事業民營化,電業市場競爭日劇的過程中,台電身為國營事業,各界對經營效率有所期盼時,績效不彰虧損連連。又於政院提出油電雙漲,在溝通不良,媒體與民眾諸多置疑下觸礁,台電曾幾何時己輝煌不再,挑戰不斷。...
兩岸過去成功經濟發展的背後有一個共同特色,就是改革、開放。具體的說,改革是手段,開放是目的。市場開放後才會有國內外的物流,接著有人流、金流與資訊流。更廣泛的看,國內事、物開始受到外來事、物的衝擊與影響。若能力求汰蕪存菁,去腐生新,一定能立竿見影,看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