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產業轉型,台大教授辛炳隆:政府不應只是紓困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台灣雖然在防疫上繳出漂亮成績單,但在經濟發展方面,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卻憂心,政府多半在危機時,推出維持現況紓困,較沒積極協助業者轉型的做法。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也說,初期紓困是必要的,但後續應強化振興轉型,甚至若還有紓困四點○,更應變成振興一點○。

辛炳隆說,以金融海嘯為例,韓國企業不等政府作為,自己就積極轉型。例如平常設備機械都在高度使用,但遇到危機空下來,剛好重新整理評估,此時機會成本最低,所以韓國在事件結束後,成長比我們快。

「偏偏國家此時最會做的就是紓困,讓大家維持下去,這次也是,結果就是再一次錯過轉型。」辛炳隆說,例如觀光業面臨到經營困境,現在一律紓困,原本要退場要瘦身的繼續撐,因為有補助可拿。

辛炳隆說,政府紓困要分流,救急不應常態化。今年第一季、第二季針對緊急狀況紓困可以,但紓困二點○、三點○,就要有不一樣的思維,該轉型該瘦身,不能只是補助。政府應該協助業者,面對疫情結束後全球產業鏈重組,轉型競爭力產業,人才培育,都要先設定目標,才知道怎麼走。

王健全也說,疫情初期,政府提供融資保證,讓廠商可以借到錢,沒有呆帳的系統風險,補助都是必要的,但是到了紓困三點○,就要開始強化紓困後的振興轉型,甚至若還有紓困四點○,更應變成振興一點○。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