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產業轉型,台大教授辛炳隆:政府不應只是紓困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台灣雖然在防疫上繳出漂亮成績單,但在經濟發展方面,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卻憂心,政府多半在危機時,推出維持現況紓困,較沒積極協助業者轉型的做法。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也說,初期紓困是必要的,但後續應強化振興轉型,甚至若還有紓困四點○,更應變成振興一點○。

辛炳隆說,以金融海嘯為例,韓國企業不等政府作為,自己就積極轉型。例如平常設備機械都在高度使用,但遇到危機空下來,剛好重新整理評估,此時機會成本最低,所以韓國在事件結束後,成長比我們快。

「偏偏國家此時最會做的就是紓困,讓大家維持下去,這次也是,結果就是再一次錯過轉型。」辛炳隆說,例如觀光業面臨到經營困境,現在一律紓困,原本要退場要瘦身的繼續撐,因為有補助可拿。

辛炳隆說,政府紓困要分流,救急不應常態化。今年第一季、第二季針對緊急狀況紓困可以,但紓困二點○、三點○,就要有不一樣的思維,該轉型該瘦身,不能只是補助。政府應該協助業者,面對疫情結束後全球產業鏈重組,轉型競爭力產業,人才培育,都要先設定目標,才知道怎麼走。

王健全也說,疫情初期,政府提供融資保證,讓廠商可以借到錢,沒有呆帳的系統風險,補助都是必要的,但是到了紓困三點○,就要開始強化紓困後的振興轉型,甚至若還有紓困四點○,更應變成振興一點○。

相關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啟動232條款,並於今(2025)年6月4日宣布對鋼鋁及其衍生品實施50%關稅後,台灣扣件產業受到重創。關稅、匯損,加上中國、...
在野黨修改 憲法訴訟法 ,明定參與評議的 大法官 不得低於十人、宣告違憲不得低於九人,但目前大法官有七名缺額, 賴清德...
中央銀行7日公布9月外匯存底餘額,單月增加55.13億美元,結束連二月下滑,更一舉衝破6,000億美元大關,達6,029.43億美元,...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美日3學者共享殊榮,他們發現調節性T細胞與關鍵基因Foxp3,這套「煞車」系統為自體免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