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今(21)日表示,國發會將擔任私募基金(PE)主管機關,只要經過國發會資格認定的PE,將開放保險業資金投資,目的是引導保險資金投入公共建設、5+2產業及6大核心產業,國發會將在2月底提出相關作業要點。
據各報社論皆指出,台灣人口進入負成長階段,產業界深陷「人才斷層」的憂慮。工業總會調查發現,產業界正面臨結構面、制度面的「缺、拒、流」育才、攬才及留才的三大障礙,建議政府在發展「引進國際人才平台」的思維下擬定策略,滾動檢討,讓台灣在全球搶人才大戰中,立於不敗之地。
鴻海研究院今(4)日於台北市鴻海內湖大樓舉行揭牌儀式,由鴻海科技集團(2317)董事長暨鴻海研究院院長劉揚偉親自主持,國發會龔明鑫主任委員、鴻海科技集團郭台銘創辦人以及黃秋蓮總財務長等人共同與會揭牌。今日活動六大亮點一次看!
中華經濟研究院25日公布「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半年報告,負責編制報告的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指出,這一年近四成製造業(39.7%)受訪企業所屬「產業供應鏈」有重組趨勢,而且「已經」或「計畫」改變投資、遷廠與新設服務據點策略的廠商中,台灣首度成為「移入」占比最高的地點,包括製造業者近五成(49.3%),非製造業亦有46.2%,此項調查結果和過去幾年明顯不同,台灣現在超越過去台商偏愛設廠的越南、東協地區。
據《工商時報》報導,台積電(2330)於5月宣布,準備在美國亞利桑納州設立5奈米製程的晶圓廠,亞利桑納州已是美國半導體大廠英特爾的製造重鎮,在當地有四座晶圓廠,身為美國半導體巨擘的英特爾,為何選在沙漠氣候的地點設晶圓廠,又如何解決每天用水量龐大的問題?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台灣雖然在防疫上繳出漂亮成績單,但在經濟發展方面,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卻憂心,政府多半在危機時,推出維持現況紓困,較沒積極協助業者轉型的做法。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也說,初期紓困是必要的,但後續應強化振興轉型,甚至若還有紓困四點○,更應變成振興一點○。
國發會委員會昨(20)日通過三案,落實政府結構創新、擴大投資的政策方向,除完善花東軌道建設、新竹生醫園區蓋新大樓,並通過輔導養豬業、推動沼氣發電,今年發電目標為1億度。
拚經濟的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案計畫3月中旬送立法院,行政院在城金建設中新增10項幸福工程為新亮點;包括公共服務中心、舊市區再造、生活圈道路改善、在地型產業園區、複合型公共住宅等,規模約1,400億元,其中700多億元將納特別預算規劃,短期內要讓民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