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型

台灣課綱改革鼓勵學生探索興趣,但國外與台灣都面臨學歷貶值,大學科系如何選,關乎到出社會領不到好薪水的問題,也成為年輕學者與家長們困擾的問題。令人遺憾的是,美國一份針對大學生的調查指出,許多社會相關學門,就讀後最令人後悔,重科學輕人文的現象,恐怕更加明顯。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企業 漂綠 爭議不斷,廣告、公關、行銷從業人員助長漂綠,已經開始受到利益團體的關注,如何防堵漂綠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本文分享12項可能的漂綠手法,並提出四項建議,提醒傳播同業避免成為漂綠的幫凶。

台積電 (2330)董事長 劉德音 今日出席三三會例會演講,現場企業會員積極參與發問,據與會者轉述,現場有企業關注電力議題時,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罕見呼籲,電力問題要政府來解決,應該要關心5年後的電夠不夠。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我國2050年淨零規劃,電動運具是重要的一環。交通部22日召開「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關鍵戰略社會溝通會議,提出明年起停止補助柴油公車,2030年市區公車及公務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電動小客車及機車市售率100%等目標。

COP 27在埃及舉行,國際媒體報導許多新興國家發言要求已開發國家必須負擔減碳的成本。確實,鼓勵減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要求排碳者負擔排碳所帶來的環境成本。

為與各界分享製造業減碳成果與實務交流,工業局23日舉辦「2022綠色工廠及產業減碳成果發表暨綠色技術工程實務研討會」,由連錦漳局長致歡迎詞揭開序幕,全國工業總會副理事長何壽川致詞鼓勵同時在活動現場針對18家溫室氣體減量績優廠商予以公開表揚,以及對10家資源再生綠色產品廠商頒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