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費每公噸300元 研究:經濟衝擊不大

台灣預計二○二四年起徵收碳費。據了解,環保署今年首度委外研究,針對每公噸排碳課徵台幣一百元及三百元兩大方案進行影響分析,但報告認為,兩者對總體經濟衝擊皆不顯著,其中若收三百元,約減損六百億元,僅占二○一九年GDP總額的百分之零點三二,建議台灣碳費起徵價為十美金(約台幣三百餘元)。

碳費費率是否呼之欲出?環保署對此仍未鬆口,僅表示各種費率方案都有可能,也會參考研究結果,最重要是未來優惠費率能對企業構成減碳誘因,希望今年底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通過,明年就能啟動碳費費率的具體討論。

國內碳費相關討論已逾兩年,但費率要訂多少始終未定案。環保署最初曾討論以每公噸排碳一百元起徵,但遭外界批評過低。環保署後來首度委託倫敦政經學院分析碳費對國內的衝擊,研究以二○一九年資料計算,徵收對象設定為每年排碳二點五萬公噸以上的「大戶」,約二八八家、一萬四九七九公噸,前十五大排放源就占整體碳排九成八。

有五大脆弱產業

根據報告,以「產業衝擊」而言,業者雖會轉嫁碳費所增加的成本,但每個產業條件不同,若課徵一百元碳費,將有四大脆弱產業,包括生鐵及粗鋼、水泥製造業、光電材料及元件、紙漿及紙板製造業;若課徵三百元,基本化學材料業也會變成脆弱產業。

再以「總體經濟」分析,當碳費為一百元,每年將課徵一四九點八億元,這是對總體經濟的「直接衝擊」,另生產鏈上下游成本也有五十點九億元的「間接衝擊」,總計二百點七億元,約占台灣二○一九年GDP總額的百分之零點一一;另若生產成本上升完全轉嫁,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則會上升百分之零點二一。

CPI上升有限

若課徵三百元,GDP減損上升到六○三點五億元,但也僅占二○一九年GDP總額的百分之零點三二,CPI則增加到百分之零點六二。

報告指出,徵收一百元或三百元對總體經濟的影響皆不顯著,且經長期調整後,GDP、CPI衝擊都可降低三成及五成,顯示台灣整體經濟對碳費的調適能力。該份報告最後建議台灣,碳費起徵價為十美金並逐年調升。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