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

三級警戒延長至 6 月 28 日,接下來恐怕會掀起倒店潮、失業潮。在雙北疫情熱區,已傳出不少餐廳、咖啡館因不堪店租負荷考慮熄燈。雖然行政院已緊急祭出紓困 4.0 方案,仍有不少人質疑成效。到底紓困金該怎麼發,最能救失業?

據《人間福報》社論指出,疫情升溫,許多產業受到影響,暫停營業或宣布倒閉,儘管政府緊急推出了紓困4.0措施,但紓困金額及時程終究有限,許多人仍深陷疫情海嘯中。

紓困4.0上路至今,截至9日,個人紓困補貼部分已撥付574.3億元給368萬人,但事業紓困部分僅撥款1.65億元。但目前來看,不論申請辦法又或是補助對象,都引發爭議,對於是否日後政策是否修改?是否全民普發現金?各政黨人物近期都各自提出看法。

行政院日前公布紓困4.0方案,多數新創事業被排除在外,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今天表示,新創事業未被認列於受疫情衝擊的商業服務業,再加上新創事業具「尚無營收」的特殊性,將被排除於本次紓困方案,政府應在疫情嚴峻下提出適用於新創的紓困補助及貸款方案,積極維繫新創事業的發展與競爭力。

在朝野難能可貴的合作下,因應這波疫情的紓困案準時在6月4日上路,和大部分政府的補助案一樣,「紓困4.0」也同樣面臨聽起來雨露均霑、實際運作卻無法全面應急的狀況。

針對紓困4.0方案紓困資格申請,國民黨立委萬美玲10日質詢指出,新冠疫情影響主要在民國109年,若勞動部以108年財稅資料審核紓困資格,將犧牲部分人權益,希望能延長申請時間,讓109年稅籍申報完成後,符合資格者可補申請。勞動部長許銘春覺得可行,會內部討論。

國內疫情爆發之際,兩支國產疫苗即將完成二期臨床試驗送交審查。疾管署和廠商簽約後,卻有聲音質疑圖利廠商和炒股,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簡國龍、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介民和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廖美,3人共同撰文《國產疫苗緊急使用授權爭議與因應路徑》,從醫學科學的論辯切入該議題,再延伸討論其他議題。

高端疫苗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解盲在即,食藥署今(10)日公布國產新冠肺炎疫苗緊急使用授權審查標準,其中療效評估標準,將以免疫橋接(immuno-bridging)方式,採用免疫原性(中和抗體)作為替代療效指標,要求國產疫苗第二期臨床試驗所得中和抗體效價必須證明不劣於AZ疫苗。不過,國際間目前還無人採用免疫橋接來核准EUA,台灣可能成為第一個這麼做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