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24日本土病例近3萬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指出「疫情升溫確定了」,預期疫情高峰落在九月中旬;指揮中心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重複感染是下波疫情的特徵,因為BA.5有免疫逃脫的特性,確診民眾有機會再感染,也提醒脆弱族群須多加注意。
對網路平台的管制,一直是討論不斷的話題,近年來歐盟、美國、台灣政府幾乎同時對管理網路平台,推動重大的法律與行政管制。為何台灣「數位中介服務法」引發強烈反彈並急踩煞車,而歐盟的數位服務法7月初在歐洲議會投票通過後,立法程序持續樂觀推進?數位平台與國家權力的競爭,才正要進入新局勢。
台灣人到柬埔寨遭詐騙、人口販運事件頻傳,部分輿論將原因指向台灣低薪問題;也有學者分析,這反映台灣普遍貧富差距問題,尤其年輕世代低薪資的情況沒有改善,在台灣找不到舞台,才會另尋出路。暨南大學前校長李家同23日也表示,薪資差距過大問題成因在於政府過分重視半導體產業,並未全面提升各行各業水準,導致我國工業畸形發展。
NCC推動《數位中介法》引起各界疑慮,負面聲量不到一周就飆破四倍,原本要在上週五舉行的公聽會更臨時喊停。行政院長蘇貞昌23日受訪時,則表態出現轉機:「像數位中介法這種沒有共識的法案,政院不會支持繼續推動。」
第二波BA.5疫情上升明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這周會開始有比較明顯的疫情上升」,預測上升幅度約1成,以上周總體確診15萬例來說,本周恐衝破16萬例。名醫沈政男也在臉書上發文表示,他預估年底時將有5、6千人因染疫死亡,他提醒大家應避免不必要的群聚,以此降低染疫數。
新冠疫情趨緩,各國陸續公布疫苗採購金額數據,反觀台灣COVID-19疫苗採購保密協定,近期合約封存30年再次引發社會議論。世新大學客座教授王健壯,長年針砭時事,針對該爭議,他用「恣意濫權已成常態」來形容當今政府。
連日各界因數位中介法吵得沸沸揚揚,NCC 在21日緊急發布新聞稿表示,該法僅為草案初版,尚未提送到行政院與立法院,所以沒有「需要撤回」的問題。數位中介法草案內容為何?是否危害言論自由?各單位與民間企業反應為何?以下為完整整理。
國家通訊委員會( NCC )日前公布《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引起各界關注,對不刪假訊息或管理不當者,最高可處 500 萬元罰鍰,引法議論; 18 日舉辦第三場公開說明會,多數業者對該法表達了不安,認為法令制定不清,政府可以用個案管理單方面「想管就管」。法案還未上路,就引發管制言論自由質疑,學者更憂心將衝擊數位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