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

編者按:防疫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12日,大型藝文活動、賽事都無法舉辦,在該產業服務的人失去了舞台,更沒有收入來源。雖政府有提出書捆4.0的方案,但對許多人來說卻無法申請,對大型團體更是杯水車薪,讓人不經要問,數位時代的來臨,除了發錢以外,政府還能為產業提供怎樣的協助呢?

編者按: 台灣因疫苗短缺,使得接種順序爭議不斷,各界要求施打的新增對象接踵而至,使得第7類優先順位適用對象不斷擴充,疫苗更顯得匱乏,對排序較後的人來說,眼看施打日遙遙無期,相對剝奪感增加。台北市市長柯文哲21日也建議,疫苗應該要「按年齡打」,區分類別或職業只是徒增困擾。

面對北市士林區某長照機構、北農爆發群聚感染,台北市長柯文哲21日宣布未來施打疫苗策略,就是對養護之家、洗腎機構,甚至還有遊民,都要全部先打疫苗。針對遊民部分,北市社會局22日表示,目前正在造冊階段,粗估大約有700人左右符合資格。

編者按: 行政院自5月19日推出「簡訊實聯制」,由民眾用手機掃描店家的QRCode,即會直接發送簡訊到1922,即可完成實聯制,而不用另外填寫資料。然而,民眾每傳送一則實聯制簡訊,其實都是在揭露自己「在什麼時間、出現在什麼地點」的個人隱私。而台中地方法院法官張淵森近日撰文質疑,有刑警濫用實聯制資訊逮捕嫌犯,將相關資訊使用於防疫之外目的,使得該爭議又浮出檯面。

北農爆發新冠肺炎群聚感染,累計45人確診,針對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群聚事件,為避免疫情影響農產供應,將對員工及承銷商共4000多人做快篩,且24日凌晨起須快篩為陰性,才能進入台北第一、第二批發市場進行交易。

編者按: 五月中旬台灣新冠疫情延燒以來,已陸續收到美日捐贈的疫苗,相較於美日兩國捐贈的疫苗全數到貨,台灣採購的國際疫苗卻僅零星來台,甚至無法確定到貨時程,到底疫苗採購過程出了什麼問題?在變種變毒肆虐全球,各國開始超前部署取得追加疫苗時,台灣政府該如何取得先機?

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台灣的民主制度目前遇到的問題是,政策難以形成共識,藍綠相互牽制,許多重要政策卡關,政治人物往往以私利出發,為的是爭取政黨利益及來日執政的機會,長此以往並不利民主政治的發展,值得我們思考。

編者按:台灣疫情延燒至今已近一個月,許多產業與家庭生計都備受考驗,六月上路的紓困4.0方案,是否真的有替人民的生活帶來及時雨?還是只能望梅止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