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係

美中兩國科技角力不斷,美國於2022年10月針對中國祭出一系列晶片出口管制措施,中方為此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貿易爭端。根據彭博報導,台灣繼俄羅斯之後,第二個要求加入相關討論的國家,希望在這場討論中,發出台灣的聲音。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前秘書長、丹麥前總理暨民主聯盟(AoD)基金會主席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本周出訪台灣,在5日在外交部舉行訪台記者會上表示,俄烏戰爭給台灣帶來三大啟示,那就是台灣必須有能力保衛自己;美國對台政策正從「戰略模糊」轉變成「戰略清晰」;自由世界必須在中國嘗試武力入侵台灣時,發出一個統一且明確的信號。

美國期中選舉結束,共和黨時隔4年以些微差距重掌眾議院,然而近兩日共和黨眾議院議長人選呼聲最高的麥卡錫(Kevin McCarthy),卻因與黨內互鬥,經6輪投票後,還是無法獲得同僚支持當選眾院議長。這將是一個世紀以來,美國眾議院第一次未能在首輪投票就決定議長人選。

2022 年將要過去,展望新的一年同時,也要回首看看2022年國內外發生了什麼議題,基金會整理國內外重要十大議題,一起來除舊佈新展望新氣象吧!

俄烏戰爭爆發後,國際局勢緊張,台灣位於太平洋島鏈上的一環,戰略地位備受關注。因應世界變化,是否要延長兵役,以備戰來避戰問題近期屢屢是大眾關心的議題,總統蔡英文27日主持開國安高層會議,確定拍板義務役延長為1年, 她在記者會上提及中國在八月軍演後對台威逼更明顯,台灣處在威權主義擴張第一線,必須加強國防能力。

美國總統拜登23日簽署2023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NDAA),授權未來5年提供台灣100億美元軍援,要求加速處理台灣軍購請求,並呼籲美台聯合軍演。對此,解放軍東部戰區25日宣布在台灣周邊海空域操演,中共解放軍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稱「這是針對當前美台升級勾連挑釁的堅決回應」。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上週美國《國防授權法案》同過後備受矚目,原本法案內提到的無常軍援,卻在20日美國國會公布2023年財政年度撥款法案中,沒有被提及。由於我國駐美代表處曾表明力爭無償軍援而非貸款,美國「防衛新聞」21日據此解讀,這代表台灣的挫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