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美國聯準會(Fed)副主席克拉瑞達4日表示,由於經濟持續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復甦,Fed可能會逐步撤回大規模刺激措施,預料Fed在2023年開始升息,且今年就會宣布將縮減量化寬鬆(QE)政策的規模。
前國發會主委林祖嘉5日表示,由於新冠病毒疫情的衝擊,台灣產業呈現電子-傳產、製造業-服務業兩極化的表現,加上疫苗引進與施打進度不如預期,接下來台灣須注意國外帶來的輸入性通膨,防止失業率上升影響到本土民生經濟。
美國聯準會(Fed)7月維持基準利率區間於0%至0.25%之間不變,也將繼續執行每月1,2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QE)措施,並認為經濟已朝「長足進一步進展」的方向前進,暗示已更接近縮減QE。主席鮑爾也證實,本月已開始討論縮減QE的時機、速度及組成,但還沒做成決定。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為支撐經濟民生,各國央行與政府緊密合作,共思對策,加上此刻政治人物對貨幣決策者的要求不斷升高,種種新局勢與變化促使各央行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與角色。
隨著物價上漲、新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變種擴散,美國經濟風險更增,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預料會維持寬鬆貨幣政策,協助企業與勞工熬過疫情。
歐洲央行(ECB)周四召開決策例會後一如市場預期按兵不動,基準利率維持不變,疫情緊急購債計畫(PEPP)總規模保持於1.85兆歐元,未來將加速購債,PEPP措施至少會實施到2022年3月,且中期通膨未達2%目標前不會升息,暗示貨幣政策將長期寬鬆。
美國總統拜登今天試圖緩和物價急劇上漲所引起的憂心,他說,目前的通貨膨脹上升只是一時現象而非長期問題。物價漲升恐對美國經濟復甦產生不良影響。
加拿大與韓國央行相繼召開最新決策例會,儘管利率按兵不動,但已在準備寬鬆退場。加國央行周三重申,經濟未完全復甦前不會升息,但每周購債規模縮減至20億加元。韓國央行周四則表示,計劃讓寬鬆措施有秩序退場,分析師預估最快第四季就會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