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官員:降準是常規操作 短期通膨壓力不大
陸媒報導引述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王一鳴表示,此次全面降準是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後的常規流動性操作,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發生改變。降準後,銀行體系流動性將繼續保持合理充裕。另外,上海財經大學教授、人行調查統計司前司長盛松成11日表示,短期通膨壓力不大,資產價格相對平穩。
降準是常規操作
中國金融時報報導,王一鳴指出,降準釋放的部分資金可以被金融機構用於歸還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例如7月MLF到期量為人民幣(下同)4千億元。降準釋放的流動性可以與這些因素適當對沖,流動性總量將保持大致穩定,並將優化金融機構資金結構,增加各類金融機構的長期穩定資金占比,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有利於擴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針對經濟與物價走勢,王一鳴表示,近期大陸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漲幅上升較快,這既有2020年同期疫情衝擊導致PPI負增長形成的低基數因素,也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輸入性影響,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還與綠色轉型進程加快造成傳統能源行業供給收縮有關。
王一鳴認為,隨著基數效應逐步消退和全球供給恢復帶來的輸入性影響減弱,大陸PPI將在階段性衝高後趨於回落。與此同時,PPI價格上漲對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傳導較為有限,預計2021年CPI漲幅較為溫和,物價走勢總體可控。
短期通膨壓力不大
香港信報報導,盛松成在2021「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 」年中報告會中指出,2021年第一季大陸GDP年增18.3%,第二季有望出現8%左右的高增速。隨著低基數效應減退,下半年大陸經濟增速可能降至5~7%,其中,出口超預期高增長,將成為經濟恢復的重要引擎。
盛松成表示,2021年大陸財政政策力度弱於2020年,財政支出增速大幅低於收入增速,這與發行地方債券節奏放緩有關,反映出財政潛力有限,貨幣政策應給予配合和支持。
盛松成認為,貨幣政策應結合商業銀行餘額存貸比、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數量、金融機構超儲率等來看。市場流動性趨緊,房地產和地方政府債務是目前防風險的兩大重點,應透過宏觀審慎管理而非緊縮的貨幣政策防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