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

央行總裁楊金龍認為,觀察疫情、俄烏戰爭、全球高通膨「三大黑天鵝」,已全部變成「黑犀牛」,對全球及國內經濟的衝擊將擴大並延長,央行預測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下修至3.75%,確定「不保四」。

編按:央行此次升息又升準,優先順序是先對付通膨,因此未祭出第五波房貸信用管制。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表示,央行溫和升息、第五波房貸管制憑空消失,推測和經濟部長王美花喊話,房市降溫有關,轉而改以升息半碼搭配提高存款準備率一碼進行管制。

中央銀行睽違14年,再度動用調升存款準備率這一招。央行官員指出,央行前次調升存準率是在2008年7月,當時為國際金融海嘯爆發前,不僅通膨高漲,國內還有油電雙漲背景,調整存準率代表央行「鎖住」銀行的資金、減少銀行可貸放的資金量、進而影響銀行的放款意願。

時隔28年,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決議升息3碼;央行宣布跟進Fed升息,但採取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做法,同步調升政策利率與存準率;政策利率調升半碼,新台幣存款準備率調升1碼。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這次要考慮抑制通膨,又希望兼顧受到疫情衝擊的內需產業,「確實是一個更艱難的決定」,但希望透過價量並行方式抑制通貨膨脹心理,年底前都會朝緊縮方向走。

綜合媒體報導,美國5月通膨率竄升8.6%至40年最高,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宣布調高利率3碼,升幅為1994年來最大,Fed的立場轉鷹,將造成全球經濟產生連鎖效應,加深通膨衝擊,「軟著陸」愈來愈難實現,下次開會,也就是7月時可能會再升3碼,充分展現與通膨對抗到底的決心。

《中央社》整理報導,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今天展開貨幣政策會議,市場認為聯準會恐一口氣升息3碼。金融理財網站Bankrate整理出美國聯邦資金利率過去40年升降歷程,並分析利率大幅變動的背景因素。

綜合媒體報導, 全球投資市場承受來自美國通膨襲擊,美國五月通膨率升至8.6%再創40年新高 ,為了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放目標,預期全球未來25~30年期間必須投入數十兆美元的資本投資,大幅興建或翻修現有的基礎建設。與此同時,美消費者通膨預期又創新高,市場開始調整對美國聯準會(Fed)升息3碼幅度的預估加深,激勵美元指數升破105,刷新20年新高。

愈來愈多專家預測,經濟「硬著陸」的風險更高,若俄烏戰爭拖長、大陸新冠疫情糾結,美國消費者持續動用儲蓄使需求不墜,則即使Fed加速緊縮也將難以大幅壓低通膨;若Fed更強力緊縮,最終將造成「需求毀滅」,通膨是下降了,但經濟也陷入嚴重衰退,且持續時間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