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指出,正由於政策利率與市場利率脫節,因此經濟學術界與金融業界都認為央行的利率調整只具有宣示政策方向的作用,欠缺實際效力與公信力。問題的癥結是,央行在調整政策利率之後,並未積極透過公開市場操作(主要是發行或收回央行定期存單)來調節市場資金,進而引導市場利率作同方向、同幅度的調整。
中央銀行第二季理事會將於6月16日召開,多家外商銀行經濟研究部門先行預告自家觀點,一致認為會朝緊縮的方向,其中有六成認為升息半碼、四成認為升1碼(0.25百分點),支持的理由均是5月CPI、WPI居高不下。外銀強調,3、6月升息後,下半年央行是否會繼續升息,才是經濟分析觀察的重點。
歐洲央行(ECB)宣佈,為了對抗通膨,決議於7月1日結束購債計畫(QE),同時擬於7月例會啟動升息循環,暫定起手式為升一碼,升幅低於市場預期。
對於疫情、戰爭、地緣政治等外在不確定性因素所帶來的影響,劉德音表示,全球通膨仍在持續,近期發生的俄烏戰爭及大陸疫情封控等外在環境,造成供應鏈受限及成本上升,但通膨雖然仍在高點但已慢慢緩和,對半導體及科技沒有直接影響,長期對需求或有影響但仍在觀察中。
綜合媒體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指出,為緩解飆升的通貨膨脹,拜登政府正在研究修改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的「301條款」,以及對特定產品免徵這些關稅的程序。但她也清楚表示,商品消費只佔的三分之一,削減對中關稅不是解決通膨的萬靈丹。 美國正在考慮撤銷部分川普時代對中國加徵的懲罰性關稅。
綜合媒體報導,美財政部長葉倫警告,美國可能面臨長時間的高通脹,同時世界銀行(World Bank)大幅下調了全球增長預測,並指出許多國家存在衰退風險。
數據最新分析顯示,現今的美國通膨更接近1980年的峰值,這表明聯準會把通膨拉回目標區間的難度不亞於前聯準會主席伏克爾(Paul Volcker)所遭遇的問題。
《彭博社》報導,日本高級決策者對日元暴跌看見另一個機會,正因為日元疲軟正放大成本推動型通脹,可能為日本提供多年來確保通脹穩定的最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