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

吳中書強調,台灣CPI雖然連續數月超過3%,但大部分是輸入性通膨,並非太嚴重,只要原油價格等回落,國內通膨將慢慢趨緩,有機會在今年第4季回到3%內;由於基期因素、國內經濟成長趨緩,CPI「不至於一路走高」。

6月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3.59%,創14年新高,經濟學者認為,台灣無法自外於全球高通膨的持續壓力,基於漲價後續傳導有時間落差,接下來將會發生民生消費力緊縮,終端需求疲弱擴大到明年,最後衝擊會回到生產廠商,以停止投資設廠、減少生產、祭出無薪假,下半年和明年經濟衰退機率大增。

主計總處6日公布物價統計指出,由於水果、外食費、油料費持續上漲,6月通膨率升至3.59%,創近14年最高,通膨壓力升高。惟隨著近月國際農工原料價格轉跌,躉售物價漲幅6月已趨緩,估計通膨率高峰已過,7月起開始走緩。

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指出,美國升息帶動全球升息循環後,全球各國的消費與投資勢必下修,台灣為出口導向經濟體,面對下半年全球各國持續升息與消費下降趨勢,台灣下半年出口將承受嚴重衝擊,政府與相關產業應儘速研擬因應措施,降低這波因通膨與升息引發的全球經濟下行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彭博資訊專欄作者、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Mohamed A. El-Erian指出,在如此嚴峻的環境下,全球市場經濟復甦艱辛,儘管如此,已經有三道曙光破雲而出。

經濟部上周將工業大戶 電價 上調15%,使得電價由原先每度2.63元上漲到2.85元,也讓虧損累累的 台電 公司暫時止血。台電為何虧損?電價調整有何所得分配效果?電價調整和抑制通膨以及2050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有何關聯性?以上問題值得一併討論。

中央銀行最新報告中指出,聯準會(Fed)這次貨幣正常化速度比前次更快、規模更大,已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大幅震盪,股債同時向下修正,新興市場並面臨金融情勢高度緊縮、資金外流及貨幣貶值等挑戰,無異股、債、匯三傷。

據《路透社》報導,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表示,由於日本經濟並未受到全球通脹的太大影響,日本央行將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