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

入冬進入枯水期,嘉南地區稻作供灌水源曾文水庫,蓄水率低於3成,水情嚴峻,農水署超前部署,明年一期稻作嘉義與台南白河8900公頃,將啟動大區輪作全面節水措施,鼓勵休耕、轉作雜糧旱作,每分地加上獎勵金9300元,比種稻收益划算。

聯合國(UN)氣象組織今天表示,去年世界所有地區都發生了與水相關的極端災害,包括洪水和乾旱;另有數以10億計人口面臨淡水供應不足問題。

針對國民黨立院黨團質疑選後電價是否大幅上漲,經濟部今 (29) 日指出,能源價格大漲是全球性議題,電價調整也並非政府單方面的政治決定,同時已設有電價審議委員會,由各領域代表組成,未來將持續透過電價審議機制,兼顧電價合理、穩定民生物價,經濟部也尊重電價審議委員會的專業決議。

國科會 今天表示,與 經濟部 及 環保 署共同規劃的碳捕捉、利用及封存(CCUS)關鍵戰略布局策略,聚焦技術、產業應用、法規3面向,將參考產官學各方建議,調整擬於年底前提出的行動計畫草案。

18歲公民權 修憲 案昨未通過,高中生組成的倡議團體「台灣 青年 為氣候」今天號召近百名青年上凱道,共同為氣候發聲,並呼籲選前提出「綠色政見」的當選人,選後應該兌現承諾。

社群媒體 推特(Twitter)11月起經歷新東家伊隆‧ 馬斯克 (Elon Musk)的大規模裁員。與此同時,專家觀察到COP27期間,推特上流傳 氣候變遷 相關的假消息變多了。未來馬斯克在 言論自由 與假消息間的政策如何平衡,引發氣候與環保團體的關注。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我國2050年淨零規劃,電動運具是重要的一環。交通部22日召開「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關鍵戰略社會溝通會議,提出明年起停止補助柴油公車,2030年市區公車及公務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電動小客車及機車市售率100%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