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組織:去年全球各區皆見水資源極端災害

聯合國(UN)氣象組織今天表示,去年世界所有地區都發生了與水相關的極端災害,包括洪水和乾旱;另有數以10億計人口面臨淡水供應不足問題。

法新社報導,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Organization,WMO)在發布的首份年度「全球水資源狀況報告」(State of Global Water Resources)中指出,2021年地球上有大片地區記錄到比一般情況更乾燥的情形。

這份報告評估了氣候、環境和社會變化對地球淡水資源的影響,以利更有效管理這類資源。淡水資源供應有限,但需求不斷增長。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表示:「氣候變遷的影響通常透過水來展現,包括更強烈也更頻繁的乾旱、更極端的洪水、更不穩定的季節性降雨,以及冰川加速融化等。這些也在經濟、生態系統和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面向,產生連鎖反應。」

「然而,人們對淡水資源的分布、數量和品質的變化,仍不夠了解。」

目前全球約有36億人每年至少有1個月無法獲得適量淡水。根據這份報告,到了2050年,相關人數預計將上升至超過50億。

聯合國的研究顯示,2001至2018年間,74%的天然災害都與水有關。

報告並指出,2021年全球所有地區都出現了與水相關、造成重大破壞的極端災害,歐洲西部和南美洲的亞馬遜(Amazon)地區都出現破紀錄洪水,南美洲巴拉圭和巴西南部的河流水位卻都降至歷史新低。

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評估30年來河川水量變化,發現水量下降地區是上升的2倍。美洲和非洲中部的主要流域呈現水量減少,而印度北部和非洲南部的河川水量漲幅則高於平均水準。

報告還指出,包含所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陸地儲水量,減少的地區遠比增加的多。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一些缺水熱區由於(過度抽取)灌溉用地下水,導致情況惡化。冰雪融化也對若干地區有重大影響,包括在阿拉斯加、巴塔哥尼亞高地(Patagonia)和喜馬拉雅山區。」

報告稱,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天然水庫是冰凍圈(cryosphere),包括冰川、積雪、冰帽和永凍土;而這座「水庫」的變化,會影響糧食產量、人類健康和自然界。

報告強調,約有19億人生活在仰賴冰川和融雪供應飲用水的地區,但當地冰川消融的速度越來越快。

報告也敦促當局加速布建乾旱和洪水預警系統,以幫助減少極端災害的衝擊。

相關新聞

新台幣2日暴衝逾3%,各界擔心5日是否會看到2字頭,學者示警低毛利的企業經營風險大增,可能會有無薪假、裁員的情況發生,...
高齡化 與少子化的社會現象已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常態,在這個大趨勢下,人類也是第一次面臨長壽社會帶來的種種挑戰。 英國 國家長壽創新研究中心(...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