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測站

南極海冰面積在兩年內第二次縮減至新低。科學家們警告,南極海冰面積急劇縮減,可能是氣候危機更明顯影響這個廣闊、複雜、孤立區域的一個訊號。

烏俄戰爭,即將屆滿一年。拜登和普欽,隔空開火!拜登前往波蘭訪問,在華沙發表演說時抨擊普欽的貪婪慾望將被毀滅;至於普欽則在國情咨文演說上,單方面宣布,暫停「美俄核武控制條約」,甚至暗示可能進行核試。也讓不少人擔心,烏俄戰爭是否全面升級。

經濟日報精選名家 史川恩 Michael R. Strain博士(現職:美國企業研究所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並曾任美國人口普查局經濟研究中心經濟學家) 表示在疫情衝擊下,美國因著取消實體改為線上學習,不僅兒童學習能力急劇下降、高中畢業生及大學入學生的人數也不斷下滑,此將衍生出未來家庭收入的損失,消費力減弱、對學生貢獻的意願及能力、國家人才及經濟成長都造成負面影響。各級政府應即刻解決疫情所造成的學習損失,將上課、學年的時間延長,不必按舊有的行事曆來安排學程教育,以改善對國家的嚴重衝擊。

經濟民族主義和干預主義的轉變將對世界經濟產生什麼影響?(IMF)最近的一份討論報告《地緣經濟碎片化與多邊主義的未來》,指出目前的情況來看,深度解體似乎不太可能,而且解體程度越深,代價就越大;技術脫鉤將是代價最大的,尤其是對新興國家和低收入國家而言,還有不可避免的地緣政治成本。

美國經濟體系內許多非可貿易部門面臨勞動供給吃緊與氣候變遷、地緣衝突所產生日益加增的經濟震撼,如不改善,不僅生產力無法提升,未來甚至出現高度不平均的成長模式,使許多人享受不到經濟成長帶來的福祉。政府應該將投資與獎勵措施相結合, 以扭轉生產力的不利趨勢,採取干預措施以提高生產力。

美國總統拜登20日在俄烏戰爭一週年前,閃電訪問烏克蘭首都基輔。美此舉除被視為向明天發表國會演說的俄國總統普丁傳遞強烈訊息外,拜登也宣布將提供價值5億美元(約新台幣152億)援助。紐約時報分析,拜登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對抗日趨激烈,兩人本週演說預計呈現截然不同的世界觀,重現美蘇冷戰氛圍。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次實體談判會議甫於1月落幕。近期傳出進度良好,台美有望在上半年提早簽署BTA,從有共識的5項議題陸續擴張至12項。學者20日指出,雖然政治意涵大於經濟意涵,但也是對台美經貿友好關係的實質保障,越早簽訂越好,因為接下來雙方都將面臨選舉,恐橫生變數。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