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測站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後期,經濟復甦成為關注焦點,然而全球能源卻屢傳短缺和價格飆漲問題,甚至可能延續至2030年,恐將導致通膨進一步惡化;根據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較去年大幅減緩,甚至陷入衰退,台灣也難獨善其身。對於難解的經濟現況,到底誰該負責?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對於這些議題有他獨到的看法。

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說, 土耳其 東南部靠近 敘利亞 邊境在7日發生強烈地震後,造成的死亡人數可能增加「8倍之多」。

美國於去(2022)通過《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大力補助綠色產業,歐洲市場跟著震盪。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John Blinken)原訂於5日出訪中國,然而美國時間2日晚間傳出中國高空氣球進入美國領空,國防部質疑該氣球是為蒐集敏感情資所用,美方遂決定推遲布林肯的訪中行程;國務院資深官員表示,若條件允許,將盡快安排布林肯訪問中國大陸,同時雙方持續保持外交管道暢通。

美國與菲律賓之間的安全合作再度升級,雙方國防部發表聯合聲明,證實根據 2014 年所簽署的「強化防禦合作協議」( Enhanced Defense Cooperation Agreement, EDCA ),菲國將再開放 4 座基地供美軍進駐使用,藉此強化美方在印太區域的軍事能見度,嚇阻中國近年來不斷在南海爭議區域進行軍事擴張的行徑。

鮑爾如預期宣布升息1碼,今年還不是降息的適當時機,會後記者會首度承認,確實進入通膨減緩(disinflationary)階段,但抗通膨工作尚未完成,現在宣告戰勝通膨還太早。 重申仍將持續升息,今年還不是降息的適當時機,他認為美國經濟還是有望軟著陸。

法國國會在2月1日,就退休制度改革法律草案進行審議,本項改革引發法國工會不滿,全國八個主要的總工會罕見地結盟,共同號召民眾及各行各業響應動員。1月31日第二波全國大罷工,近127萬人上街怒吼;人口高齡化問題,在貧富差距加深下,更顯得棘手。

歐元區經濟雖受能源成本竄升、市場信心減弱和利率上升衝擊,但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在 2022 年最後三個月勉強實現成長,避開經濟衰退。上季成長 0.1% 能源價格回降到俄烏戰爭前水準 景氣有望緩步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