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瞭望台

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進行會談,討論台海、軍事衝突、芬太尼販運和人工智慧(AI)等議題。習近平表示中方根本就沒有短期內入侵台灣的計畫。但在此之際,拜登政府用來抗衡大陸經濟影響力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關鍵計畫,卻因民主黨國會議員反對而中止。

正當美國拜登政府對華政策一改過去激進的「脫鉤」(decoupling)論調,轉向相對溫和「去 風險 」(de-risking),已促成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的「拜習會」,可望緩和兩國的緊張關係。相鄰的台海兩岸卻一步步走向對抗與脫鉤的路線,斲喪產業生機。

今年是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十周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特別總結其成就並宣布未來持續支持重大措施。客觀來看,一帶一路是習近平最顯著政績之一,把中國從亞洲帶向世界,不論是思想跟實際成果都有出色表現,對提升中國世界領導地位有重大貢獻。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APEC )將在美國舊金山登場, 台灣方面,將由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代表總統蔡英文擔任 APEC 領袖代表,是否與美國總統拜登會談,外交部今天表示,張忠謀將掌握機會與所有領袖交流,向國際傳達台灣致力促進區域和平繁榮等訊息。

中國經濟的真實面貌無疑是當今地表上最大的懸念,在中美競爭與衝突的過程中,台灣媒體高度倚賴歐美媒體的訊息,鋪天蓋地報導中國地產開發商倒債危機。

「拜習會」據傳將於15日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舊金山峰會場邊舉行,美國新聞網站《Axios》8日援引多位消息人士獨家報導說,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會上宣布重啟軍事溝通管道;拜登政府希望進一步穩住美中關係,降低發生軍事誤解的危險。

台灣民眾抵抗意志的高低,一直是台灣、中國、美國間互相角力、互相投入與抵銷的過程。

國際收支數據顯示,中國首次出現季度外國直接投資(FDI)赤字,突顯出在西方政府採取「去風險」措施後,北京方面在吸引海外企業方面面臨的挑戰。

根據週五晚間公佈的中國國際收支初步數據, 7 月至 9 月期間直接投資負債(衡量外國直接投資的指標)為赤字 118億美元。 這是中國外匯監管機構自 1998 年開始編制數據以來首次出現季度缺口,這可能與西方國家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日益加劇的情況下,對中國「去風險化」的影響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