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0.1% 仍陷通縮風險

中國國家統計局昨公布,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0.1%,較上月放緩0.6%,遜於市場預期。3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2.8%,是去年11月以來最大降幅,且連續第18個月下降。專家指出,中國通縮陰霾揮之不去,要避免形成「低物價、低消費」循環。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指出,3月CPI年升幅回落是受到春節後食品和出行服務價格回落影響。其中,食品價格降2.7%,降幅比前月擴大1.8個百分點,影響CPI降幅約0.52%。PPI降幅略有擴大,主要是因春節後工業生產恢復,工業品供應相對充足有關。

此前,中國CPI於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出現「4連負」,分別年減0.2、0.5、0.3、0.8%,引發外界對於通縮的關注,直到今年2月,中國CPI才轉為上漲0.7%。不料春節過後,3月CPI增幅又驟降至0.1%。

香港經濟日報引述保銀資本管理公司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分析指出,3月CPI走勢表明中國仍面臨通縮風險,內需依然疲弱。如果沒有更具支持性的財政政策幫助,出口增長本身無法促進中國宏觀經濟活動。美國CPI意外上升,中國則下降,表明兩國貨幣政策立場可能繼續出現分歧,因此兩國的利差可能會持續存在。

路透報導,經濟學人智庫高級經濟學家徐天辰認為,中國產能過剩問題正在轉化為價格,這將阻礙中國人民銀行刺激經濟的努力。還有分析師認為,人行面臨挑戰,因為更多的信貸流向生產而非消費,暴露了中國經濟的結構性缺陷,並降低貨幣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對於下階段走勢,中新經緯引述機構分析稱,中國物價或將溫和回升,維持低通膨格局。申萬宏源宏觀報告分析,在基數效應影響下,CPI今年將呈現「倒U型」;財信國際經濟研究院宏觀策略報告稱,預計豬肉和原油對CPI的拖累作用減弱,服務業需求可望進一步修復,展望第二季CPI或將溫和回升至0.4%左右,但低通膨格局難改。

工業品價格方面,PPI連續18個月負增長。此前,分析師多預計PPI將在今年上半年轉正,但不少分析師已將PPI轉正的時點推後至第4季。

中國CPI、PPI年增率。(資料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

相關新聞

7 月 31 日,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布最新報告指出,中國自 2022 年起便啟動無數軍演、訓練,以模擬封鎖台灣的情境。...
前美國國務院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日(5)前大力批判賴政府對美方針,以「臺灣如何失去川普」(How Taiwan...
晶片大廠 NVIDIA 今(5)宣布啟動「電力大革命」(Power Revolution)計畫,致力於推動資料中心電力基礎設施從傳統的...
美國總統川普本月5號告訴CNBC,他最快將於下週公布關於半導體與晶片的新關稅, 「因為我們希望晶片在美國生產」; 他還聲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