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美國總統拜登的內閣人選逐漸到位,對中國大陸的政策團隊也已成形,這些成員彼此的淵源很深,也各自「術業有專攻」,專精領域包括氣候、人權及貿易政策。但他們能否磨合與攜手合作,將決定新政府是否有統一的中國大陸政策,避免出現分歧而讓北京有機可乘。

拜登(Joe Biden)今天在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陪同下,上任後首度造訪國務院與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會晤,並在會後發表近20分鐘的重要外交政策演說,向國際宣示「美國回來了」(America is back)。

新華社報導,在明日出版的「求是」雜誌,將發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文章「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激發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該文強調中國大陸必須從國家戰略高度和進入新發展階段要求出發,全面加強知識產權(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促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美國拜登政府上台後,台美首場經濟對話今(5)日在經濟部、駐美代表處及AIT主辦下今(5)日上午登場,雙方除談半導體供應鏈、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FTA(自由貿易協定),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美方企業多次提到台灣在營業秘密保護方面做得非常好,美國知名大廠康寧公司(GLW-US) 更提到,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讓他們一直加碼投資台灣。

新冠大流行暴露採購材料和技術的能力差距的風險,美國總統拜登計劃發布行政命令,要求檢討審視美國重要供應鏈,以確保美國不會太過仰賴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其他國家提供技術與原物料。

為提升國家競爭力,鬆綁法規有利業者法令遵循,金管會2020年6月啟動「主管法規簡化、整合及現代化方案」透過滾動式的法規檢討,將不合時宜、重複者,予以停止適用、簡化或整合,並分為前後二階段加以執行。金管會今(19)日宣布,2024年前完成所有不合適舊法規下架,將檢討逾8,065則法規,將有利業界降低法遵成本。

據《金融時報》報導,IMF預計,美國和中國在引領各自的經濟熬過疫情方面將是最成功的兩個經濟體,把歐洲和其他新興市場遠遠甩在後面。

新冠肺炎在2020年顛覆了世界各國的經濟活動,各國為了遏止疫情蔓延而接連實施好幾波封鎖措施,預期將長久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進入2021年,新冠疫苗問世雖帶來生活回歸常態的希望,但眼前還有諸多新挑戰,包括變種病毒的出現、供應鏈持續遭受干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