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台積電(TSMC)1月14日發佈的2020年10~12月財報顯示,淨利潤同比增長23%,達到1427億台幣,創下季度新高。由於半導體需求迅速擴大,預計2021財年(截至2021年12月)設備投資額將達到創紀錄的280億美元。
綜合媒體報導,美國聯準會(Fed)13日表示,國內經濟活動近幾周溫和增加,但就業人數下滑,確診人數激增,導致政府採取更多封鎖措施。Fed主席鮑威爾周四(14日)稱,寬鬆政策不宜過早退場,承諾若要縮減資產負債表,會留充足時間通知。經濟學家認為今年聯準會政策走向有三大觀察重點,分別是緊急貸款措施、量化寬鬆與通膨可能上升。
經合組織去年曾提出全球公司稅改革藍圖,但因美國反對而擱淺,德國希望能與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就這一稅改達成協議。德國財政部長蕭茲表示,將尋求與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就公司稅的全球規則達成協議。柏林方面希望川普任期的結束將迎來一個多邊合作的新時代。
去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於10月12日發布稅基侵蝕與利潤移轉(BEPS 2.0)計畫下第二支柱藍圖(Tax Challenges Arising from Digitalization–Report on Pillar Two Blueprint),為全球最低稅負制度提供一理論框架。雖然該制度仍有許多技術細節尚待完成,惟該框架一旦實施,除了現行的國別報告外,將對於大型跨國台商企業帶來一定影響。
據《金融時報》專欄分析整理「拜登的經濟團隊將如何制定中國政策」。拜登團隊將會以接近務實態度對待中美關係,「中國挑戰」會取代「中國威脅」成為拜登政府對華政策關鍵詞,「脫鉤」概念將淡出。
華為遭到川普政府重點打擊,半導體自主化也成為2020年北京當局大舉動作執行的項目,隨著繪圖晶片(GPU)大廠NVIDIA將以400億美元收購日本軟銀集團手上的矽智財大廠安謀(ARM)股權,雖目前是否能順利過關還有諸多疑慮,但陸企能從美企手上採購的半導體產品與技術愈發困難,RISC-V技術有望成為解決方案。
知名智庫公共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IPPR)警告,英國脫歐貿易協議可能嚴重影響勞工權利、氣候和其他環境保護措施。
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始人雷•達里奧(Ray Dalio))告訴《金融時報》2020年對於中國金融市場是「決定性的一年」,優異的經濟表現給中國帶來1兆元人民幣投資流入。他認為,中國將會趕上紐約和倫敦,與它們爭奪世界金融中心地位。他正在大舉押注這一註定成為世界經濟中劃時代轉變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