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近期部分美歐媒體試圖將金磚塑造成七國集團(G7)的地緣政治對手,這反映出西方對金磚力量壯大的恐懼,甚至有媒體稱「金磚國家已成為一個由中國和俄羅斯主導的威權和反動領袖的全球俱樂部」;但是也有看法認為不值得大驚小怪,美國安全顧問蘇利文就說,每個國家都有選擇合作夥伴的自由,金磚國家並非是美國的地緣政治對手,因為它們的利益存在較大差距。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27日抵達北京,28日與大陸商務部長王文濤舉行正式會談。雷蒙多強調,中美經貿穩定至關重要,雙方若能以開放和務實的態度面對問題,將能取得進展;王文濤稱,準備好與美方共同努力為兩國企業促進更有利的政策環境。

在懷俄明州傑克森霍爾(Jackson Hole)舉行的全球央行年會上,幾場高規格的演講及幾篇經濟論文都指出, 貿易壁壘升高、人口老化、由碳基化石燃料大規模轉型為綠能,這些全球趨勢未來多年都會加深全球通膨壓力,讓聯準會(Fed)與各國央行難以管理他們的低通膨目標。

高貿易壁壘、老化、綠能影響

美聯社28日報導,全球央行年會25、26日舉行。數十年來全球經濟一直往更強整合發展,商品在美國及其貿易夥伴間流動得更自由。...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25日在傑克森洞年會發表重要演說。對內容進行抽絲剝繭後,通篇展現的是鮑爾對抗通膨的決心,沒有任何隻字片語顯示出緊縮周期已告結束的蛛絲馬跡。但反過來看, 鮑爾也並未明確表示短期內有必要升息,仍將維持步步為營的決策立場,只有在必要時才準備進一步緊縮。整體來看,演說內容四平八穩,一方面堅持對抗通膨,同時也為接下來的利率走向保留彈性;內部鷹、鴿兩派取得微妙平衡,市場多、空雙方也都能各取所需。

鮑爾演說的基調,...

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進度延誤,並遭到工會挑戰,證明台灣企業全球布局不易。美國前總統川普和商務部長發表對台不友善的言論,假如這不叫做去台化,什麼才叫去台化?

但台灣沒有悲觀的權利,必須全力前進。台積電最近宣布在台成立全球研發中心,深耕台灣,發展先進製程技術,但同時也積極投資布局日本及德國。鴻海在和原印度夥伴拆夥後,再接再厲,宣布在當地投資新廠,同時又併購德國老牌汽車零件大廠。

「去全球化」的新體現是「區域化」,...

由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組成的金磚國家(BRICS)邀請阿根廷、埃及、衣索比亞、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六國加入,形成十一國體制。8月24日還舉行了有5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參加的擴大會議,顯示出成為代表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利益的核心集團的自信。

(圖文摘自日經中文網)

巴西總統盧拉表示:「金磚國家將成為建立新國際秩序的引擎」。印度總理莫迪指出:「金磚國家的擴容和改革將成為其他所有國際組織改革的典範」。...

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指稱,印度登月探測器「月球飛船三號」已於台灣時間廿三日晚間八點卅四分成功於月球南極軟著陸。印度創下人類首次在月球極地表面成功著陸的壯舉,也成為繼美國、蘇聯和中國之後,全球第四個實現登陸月球國家,也為印度未來在國際政局上的地位,增添更多色彩。

中國境內理財產品風波,難以成為雷曼 2.0

近期,中國房地產市場中,接連爆出以碧桂園、遠洋集團為主的違約消息,以及一系列理財產品違約兌付的問題,逐步讓市場擔憂中國狀況是否會向整個國際金融體系外溢?

繼碧桂園傳出債務清償困難後,又接連出現遠洋集團、 SOHO 等中國知名房地產開發商違約的消息,同時,中國最大民營財富管理公司「中植」集團,旗下中融信托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也爆出逾期無法兌付的問題,理財產品的購買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