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G20成立廿多年來,一直維持相同會員,包括G7、金磚五國(BRICS)與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韓國、印尼、澳洲、阿根廷、墨西哥等新興工業國在內的十九個主權國家,及歐盟(EU)。不過,在今年印度舉行的峰會中,正式將另一個國際組織納入,就是擁有五十五個成員國的 非洲 聯盟(African Union, AU)。

歐洲央行(ECB)管理委員會委員暨希臘央行總裁圖納拉斯(Yannis Stournaras)17日接受媒體訪問時指稱,借貸成本很可能已經觸頂,目前歐元區各國政府應藉由緊縮財政政策來協助遏止通膨。

「2023國際地緣政治高峰論壇」今於台北香格里拉遠東飯店舉行,邀請到國內外外交、軍事學者專家共襄盛舉,針對美中關係,和台海情勢做討論。對於兩岸官方對話中斷多年,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名譽教授查爾斯・利浦森(Charles H. Lipson)認為,這在美國有時會被稱為「死胡同對話」,看起來雙邊都沒有意願溝通。

2024總統大選逼近,東南亞影響力聯盟11日舉辦「2023地緣政治高峰論壇」。論壇創辦人黃齊元表示,外人直接投資已經放慢腳步,在明年大選前預作準備,而台灣民眾對風險的認知,和外商及國際投資者相差很大。他強調,台灣處在最關鍵地位,如何在中美大國之間尋找自身定位,是目前最重要課題。

「2023國際地緣政治高峰論壇」十一日將在台北 香格里拉 遠東飯店舉行。

這是近年來亞洲最大的地緣政治高峰論壇,主題將探討台灣的地緣政治危機與因應策略,主辦單位「東南亞影響力聯盟」(SIA)創辦人黃齊元說,最近全球局勢動盪,除了俄烏戰爭以外,中美雙方重啟對話交流,很多因素均影響企業及政府的決策。台灣處在最關鍵地位,半導體實力全球公認,但如何在中美大國之間尋找自身定位,是目前最重要課題。選舉將近,除了經濟議題以外,...

芝加哥大學講座教授米爾斯海默,在美國的政策圈是個異數,他對美國地緣戰略的分析廣受重視,但是他對烏克蘭戰爭的看法卻與主流看法相左,9/7所舉辦的「2023國際地緣政治高峰論壇」事前,他接受聯合報的連線專訪;表示他認為熱戰結束後,將轉變為韓戰停戰後的冷衝突,但從遏制中國的政策角度來看,久拖不決的烏克蘭戰爭對美國是場災難。

向來被稱為經濟火車頭的德國,目前似乎已成為歐洲的最大拖累恐淪「病夫」,根據《經濟學人》報導,德國是所有西方大型經濟體中,對大陸曝險最大的國家,隨著去中化浪潮來臨,德國企業面臨威脅,加上能源轉型、缺乏人才等挑戰,恐成為今年唯一出現萎縮的大型經濟體。

第78屆聯合國大會9月5日將於紐約開議,台灣今年主打4大訴求,首要即是敦促聯合國修正對2758號決議的錯誤詮釋,凸顯中國不能代表台灣,以徹底解決台灣參與聯合國的問題。本月31日英國也呼應台灣需求,首度在官方文件上稱「台灣是獨立國家,國名是中華民國」,打破政治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