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夏爾馬:拜登時代的大規模支出刺激了經濟成長,但由此產生的債務可能帶來痛苦 。

據估計,本季度美國經濟增速將達到3%甚至更高,這一增速令人始料未及。在去年之前,沒有經濟學家預測美國經濟會出現衰退,但後來由於利率上調,大多數經濟學家開始認爲美國經濟衰退不可避免。如今恰恰相反,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迷你成長奇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流行的解釋包括喬•拜登(Joe Biden)政府史無前例的大手筆支出,...

美國聯準會(Fed)將維持更長時間的高利率,刺激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衝上4.566%,創下2007年以來的16年高峰,連帶影響台灣市場,26日除短年期公債ETF基金平均小幅上漲0.2%外,各類債券ETF基金全面走跌,其中,長天期公債ETF基金成為重災區,平均下跌約1.5%左右。

自勞工節以來,美國政府債券價格的夏季跌勢愈演愈烈,殃及了美國股市中一些最熱門的板塊。美國國債市場的動蕩已殃及其他一些市場。 美債收益率飆升對股市的衝擊是多方面的,包括降低股票相對於債券的吸引力,以及增加公司的借貸成本。美債收益率的上升對科技股的打擊尤為嚴重,因為相對於持有國債至到期的無風險回報,這些公司未來利潤的價值下降。

美國經濟今年成功度過一些亂流,但到秋季卻有四大威脅同時現身,可能對經濟造成更大動盪,這些威脅分別是汽車業罷工擴大、政府可能關門、學貸恢復償還與逼近3位數的高油價。

美國 聯準會( Fed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20日決定維持利率不變,為5.25-5.50%,但預測今年內還將再升息1碼,主席鮑爾記者會的發言也較偏向「鷹派」,這些都在預期之中,不足為異。值得重視的變化有二。其一是多數決策官員對2024年的預估降息幅度由4碼縮小為2碼,進一步顯示Fed有意讓利率「在較高的水準上維持更久(higher for longer)」;其二是由最新的經濟預測顯示,決策官員對經濟達成「軟著陸」(soft...

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不僅難保2,甚至保不住1.5。央行21日將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下修至1.46%,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今年經濟成長率不如預期,預估今明兩年產出缺口皆為負值,同時有三大不確定因素影響全球經濟金融前景,恐影響全球經濟復甦力道。

2008年9月15日,美國大型金融企業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破産,引發全球金融危機,這一事件至今已過去15年。吸取教訓而變得堅固的金融體系又開始顯露出破綻。雷曼危機後增大的寬鬆貨幣洪流會再次引發危機嗎?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19日發布最新經濟預測,將今年全球GDP成長率預測從2.7%上修至3%,主要是受到美國擴張幅度超出預期,抑制全球經濟放緩速度。而中國大陸經濟疲弱,恐成為拖累明年全球經濟的主要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