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測站> 金融時報:中國威脅增 北約首度專門開會談台灣

隨著中國加強施壓台灣,消息人士披露,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9月在主要政治決策機構北大西洋理事會(North Atlantic Council)召集下,首度為了台灣舉行專門會議。

 

裴洛西漣漪 北約首次專談台灣問題

北約今年6月公布的戰略,首度形容中國對30國組成的北約是一種挑戰。而在北約召開專門會議前,北京當局8月剛發起大規模軍演,以回應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退將、前北約盟軍最高指揮官史塔伏瑞迪斯(James Stavridis)表示:「北約首度討論台灣地位及其民主政府,以及台灣在全球晶片生產方面的關鍵角色,這值得注意、具有特殊意義。」

隨著外界日益憂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下令對台動武,美國已敦促歐洲等地盟邦更重視台灣面臨的威脅。為此,美國國務院最近跟盟邦分享一份經濟分析,內容提到中國若封鎖台灣,可能使全球經濟一年損失2.5兆美元。

一名熟知9月會議的消息人士說,各國駐北約大使們討論了最新情報,內容關於台灣面臨的威脅,以及台海衝突可能帶給北約成員國的影響。消息人士表示:「我們並未討論如果發生軍事行動,北約將扮演何種角色,而是討論軍事行動可能為歐洲-大西洋地區安全造成的多種衝擊,以及對北約更廣泛層面的影響。」

歐美開始重視中國威脅 北約實質行動力仍待觀察

針對北約討論台灣議題有何意義,一名熟知美國與北約盟邦討論過程的消息人士則認為,重要的是,不要高估北約在台海衝突會採取的行動。他表示:「台海一旦發生衝突,對北約而言最重要的影響可能是,如果美國必須把若干軍事資產調派到印太地區,歐洲軍隊可能得回補美軍在北大西洋的資產。北約不太可能直接捲入台灣危機或戰爭。」

一名歐洲聯盟(EU)高官說:「若說我們有針對哪個議題裡裡外外、徹頭徹尾地討論,那個議題就是台灣和可能發生的情境,還有基本上覺得會發生什麼事。」儘管若干國家不願採取更強硬的立場,理由是跟中國有貿易關係,或是無意轉移對烏克蘭的注意力,美國仍很高興歐洲開始更認真看待相關議題。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近期表示,北約就烏克蘭戰爭和中國挑戰所展現出的「基本原則」是,「我們一起行動、團結行事。這是北約最大的優勢」。

目前,北約未立即回應置評請求,白宮則拒絕評論。

 

相關新聞

繼先前NVIDIA與OpenAI的深度技術綁定,隨後AMD以股權換取OpenAI數百億美元大單,共同開啟全球AI與半導體市場的全新戰略時代...
中共第20屆四中全會將於10月20~23日舉行,審議自2026年起往後五年大陸主要經濟社會發展方向的「十五五」規劃。 瑞銀8日發表報告預測...
中央銀行7日公布9月外匯存底餘額,單月增加55.13億美元,結束連二月下滑,更一舉衝破6,000億美元大關,達6,029.43億美元,...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美日3學者共享殊榮,他們發現調節性T細胞與關鍵基因Foxp3,這套「煞車」系統為自體免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