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美國與俄羅斯領袖18日就俄烏停火及和談進行通話,這是雙方自2月12日以來再次直接交流。根據克里姆林宮事後聲明,俄方重申願意與華府合作,尋求全面、可靠且可持續的長期和平解決方案,並強調解決危機根本原因及保護俄羅斯安全利益的必要性。
德國借款成本週三創下28年來最大漲幅,投資者押注一項意在爲軍事和基礎設施投資提供資金的歷史性協議,將爲疲弱的德國經濟提供巨大提振;而在德國的推動下,歐盟同意德國開始討論長期財政規則改革,以允許成員國增加國防支出。
美國多個媒體報導,烏克蘭已同意美方提出的「礦產換美援」協議,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表示,該協議將於周五(28日)在白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舉行簽約儀式。被問到烏克蘭可以換得什麼?川普僅表示「繼續戰鬥的權利」;根據金融時報指出,最終條款缺乏明確的安全保證。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三周年之際,美國在聯合國的投票立場出現明顯轉變。川普政府時期,美國的政策開始與歐洲盟友產生分歧,甚至在某些決議中與俄羅斯站在同一陣線。
德國 大選在當地時間23日登場,德國主要保守派基督教民主黨/基督教社會黨聯盟(CDU/CSU)以28.5%得票率贏得大選,69歲的領袖 梅爾茨 (Friedrich Merz)將成為德國新一任總理。
Meta執行長祖克柏日前宣布旗下的兩大社群平台臉書(FB)和Instagram(IG)將進行重大政策變革,並表達願協助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對抗審查過度的外國政府。對此, 歐盟 執委會發言人稱,平台與第3方合作事實查核是有效因應系統性風險的方式之一,歐盟會依法關注後續發展。
本文概述在美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川普政府所採取的「狂人策略」及其對國際局勢的影響。川普藉由不可預測性及極端主張(如聲稱考慮對格陵蘭採取軍事行動),意圖施壓北約提升國防預算比例至GDP的5%,此舉引發歐盟核心德法兩國的強烈反對與表態。而北京同時認定歐盟先前調查違法國際經貿法的競爭原則,歐盟受到美中兩強同時施壓之下,未來可能會必須選邊表態,能否繼續保有戰略自主空間?美中歐三方持續互動值得觀察。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4日飛往佛州,會見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這位歐洲重要領導人正尋求在川普20日就職前,加強與川普的關係,並於5日晚間貼出兩人合照,強調「我們已準備好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