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測站

針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有關「台灣有事」的發言,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用不恰當的表達方式予以反擊,雙方持續交鋒。中國外交部14日甚至呼籲民眾暫緩赴日旅行,事態開始波及實體經濟。如何找到妥協點將成為高市政權外交的試金石。

日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的國會答辯引起中日關係緊張,迅速點燃中日之間新一輪的外交烽火,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的「斬首」威脅,更讓北京的「戰狼外交」再度復活。日經報導分析,雙方仍未找到化解對立的出口,高市若撤回對 集體自衛權 的表述,等同限縮未來行使的空間; 北京 則若對日立場若顯得「軟弱」,恐在國內引發批評。

在歷經數月艱難談判後,韓國總統李在明於週五(14日)宣布,已與美國就雙邊關稅與國家安全達成最終協議。根據協議內容,韓國承諾向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美國則在汽車、木材等項目的關稅統一降至15%,並納入半導體保障條款,確保韓國未來的半導體關稅待遇不會劣於含台灣的其他國家,同時推進核動力潛艦建造等重要戰略合作。

中國「雙十一」 購物節在經歷了長達一個多月的電商平台促銷活動後即將落下帷幕,但這場全球最大的購物盛事並未激起消費者的廣泛熱情。中國消費者的消費低迷源自於長期的房地產危機和對收入保障的擔憂,使得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難掏腰包。

中國綠色債券(環保債券)的發行量增加。2025年的發行額已超過1000億美元,按年度計算創下歷史新高。在中國國內經濟放緩的情況下,通過綠色産業促進經濟增長的國家戰略起到了推動作用。也有觀點認為,中國正在趁著歐美脫碳進程遇阻的間隙,試圖掌握「綠色主導權」。

美國總統川普周二 (4 日) 正式宣布,對中國芬太尼相關進口關稅從 20% 降到 10%,並把對中國對等關稅從 34% 降到 10% 的休戰措施延長一年,象徵正式確定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全面貿易協議的關鍵元素。這兩道行政命令將從 11 月 10 日起生效。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今天(11/1)於南韓慶州閉幕,在美國總統川普缺席之下,中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 成為會場焦點;他表示,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特別是 人工智慧 等先進技術快速發展,為人類社會開闢新前景,他更宣布推動建立一個全球性的人工智慧(AI)治理機構,意在將中國塑造成除美國之外的貿易合作選項。

 中美元首10月30日舉行「習川會」後,雙方宣布在經貿領域達成諸多共識。美國白宮官網當地時間1日公布更多協議細節,除了中方在芬太尼管控、放寬稀土出口等方面的四大承諾,美國也正式宣布將部分產品301關稅豁免延至明年11月10日、取消科技出口管制50%穿透性規則等,中美關係進一步和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