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11/17-11/21)重要新聞回顧

【水水台灣】

環評法修正三讀:十類光電案場納管

立法院三讀通過《環評法》修正,強制規定國家風景區、山坡地、水面型等十類光電案場需實施環評。此舉旨在平衡綠能與環保。經濟部擔憂衝擊產業競爭力,但環團認為有助於遏止不當開發亂象。

延伸閱讀1:環評法三讀通過,水面光電納管、5公頃門檻爭議,各界意見一次看

延伸閱讀2:立院三讀通過光電禁區、環評加嚴——對綠電影響大嗎? 如何不必是「死局」?

延伸閱讀3:光電三法三讀通過 環境部:將依規修正環評認定標準

台灣宣示「冷卻行動計畫」應對新氣候危機

環境部氣候署長於 COP30 宣布,台灣將研擬「冷卻行動計畫」(CAP),透過提升設備效率、採用低 GWP 冷媒等措施,應對冷卻碳排危機。同時,台灣在全球氣候績效指標(CCPI)排名第 59,面臨減碳政策落實的挑戰。

延伸閱讀1:氣候變遷績效指標 台灣後段班

延伸閱讀2:台灣今年減碳難達標 學者:政府未落實氣候政策

延伸閱讀3:COP30直擊/氣候署長登峰會綠區演講 宣示台灣對抗升溫不落人後

【公與義】

財劃法溝通不透明 地方縣市反彈

「財劃法」修法核心為中央與地方財源分配。在野黨要求擴大釋出財源,中央則擔憂衝擊財政。部分縣市反映,中央研商溝通資料不足,並對已核定補助款的調整表達疑慮,呼籲應維持信賴原則。

延伸閱讀1:藍白再修財劃法保地方補助款 主計長嗆「虛胖」要求覆議、釋憲

延伸閱讀2:朝野交鋒財劃法 卓揆親征立院:不放棄協商

延伸閱讀3:行政院邀集研商財劃法 地方政府提出三大配套

央行宣布 匯市干預數據將「按季公布」

台灣央行與美國財政部發布聯合聲明,宣布將干預匯市金額由半年改為每季公布一次。此調整雖然被視為美方對台方的信任,但也預期央行未來調節空間將縮小,可能導致新台幣波動與升值壓力擴大。

延伸閱讀1:央行與美財政部發布聯合聲明 央行干預匯市 按季公布

延伸閱讀2:央行與美財政部達成共識 匯市干預規模將改每季公布

延伸閱讀3:央行改每季公布干預匯市金額 專家:減市場臆測風險

中日交鋒升溫 高市早苗言論引發外交危機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針對「台灣有事」的國會發言,引發中國強烈反彈。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的不當言論使對立升級,中方進一步呼籲民眾暫緩赴日旅行,已衝擊日本旅遊與零售業。此事件成為高市政權的外交試金石,雙方正尋求在 G20 峰會上創造領導人對話的機會以緩解緊張局勢。

延伸閱讀1:懶人包/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論」惹怒北京 中日關係惡化過程一次看懂

延伸閱讀2:中日外交戰升溫:高市早苗內閣接連出招 日本正往「正常化國家」邁進嗎?

延伸閱讀3:專家:高市早苗踩習近平4道紅線

勞保面臨破產危機:專家籲多重改革

面對勞保基金預計 2031 年破產危機,立院推動政府撥補入法。雖然勞動部支持撥補及最終支付責任入法,但無法定額撥補。專家強調,唯有提高保費上限、發行公債強化投資效益等多管齊下,並納入長期改革框架,才能確保基金永續。

延伸閱讀1:勞保破產倒數,千億撥補入法卡關?負債年暴增1.7兆 勞動部沒提案綠委開罵

延伸閱讀2:勞保破產倒數6年!千億撥補入法呼聲大 勞長:依法不能定額 

延伸閱讀3:勞保撥補入法? 勞長支持法制化

相關新聞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民眾黨主席黃國昌19日下午舉行「以行動顧台灣—主席高峰會談」,定調 藍白合 作。鄭麗文宣示,藍加白無疑是台灣主流最新民意...
 前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目前擔任深科技創投Playground Global的合夥人,本周帶著7家新創一起來台參加活動,針對台灣的挑戰與機會...
 政院邀集討論《財劃法》,原以為能敲定最終版本,沒想到朝野風暴再起!主計總處18日召開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研商會議,...
聯合國第30屆氣候峰會(COP30)正在巴西舉行,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等組織昨(18)日發布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