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綜合媒體報導,美國經濟離進入衰退期已為時不遠。這種觀點正在迅速擴散。缺乏公信力和可靠預測的美聯儲將陷入經典的「先緊縮後刺激」陷阱,這種陷阱在上世紀70和80年代困擾著許多西方國家央行,外界不相信央行的政策,央行對自己的政策也不堅定,將加劇對經濟繁榮的破壞和不平等。

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認為,美國的通膨獲得控制後,有六成機率會重返長期停滯。

針對如何讓日益衰弱的全球海洋健康復原,一場延遲已久的會議今天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登場。 聯合國 秘書長古特瑞斯在聯合國海洋會議上表示,世界海洋正處於危機之中。

通膨時代來臨,又面對節節高升的能源成本,小市民們有苦難言。在因通膨與升息壓力下,萬物皆漲,不僅房租漲、食品漲、生活用品漲,唯有薪水不漲。近日因在能源成本持續提高下,電費也拍板漲價,預計於今日下午拍定漲價版本。在此情況下難保物價不會再漲,面對能源的規劃,不能僅是紙上談兵,什麼樣的方案能降低市民與日俱增的負擔也是一大重點,下面為基金會對於近期電價上漲所整理的相關報導。

《金融時報》報導,國際清算銀行警告,領先經濟體正接近一個「臨界點」,過了這個臨界點,價格快速上漲將變成常態,而且難以逆轉。 BIS呼籲,各國央行應「迅速且果斷」升息,以避免熾熱的通膨轉變成消費、投資及就業市場更嚴重的問題。

德國疲於應付能源危機與烏克蘭戰爭,氣候變遷受重視程度不若以往,環保人士退而求其次,設法用吸睛方式傳達訴求,柏林和慕尼黑今天都有人走上街頭,呼籲當局重視這個議題。

綜合媒體報導,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剛結束,西方國家的歐盟高峰會、七大工業國(G7)領導人高峰會及北約峰會接連登場。會議內容針對中國大陸近年來愈來愈激進的行為進行討論外,也會就俄烏戰爭再度向俄羅斯施壓,其中北約更計畫正式宣布將擴大駐守在東歐的部隊。更宣布要為貧困國家的全球基礎建設項目籌措大約6000億美元,來跟中國龐大的「一帶一路」倡議相抗衡。

《日經》過去報導指出,如果連半導體都全盤對美國做出讓步,拱手相讓的話,台灣就沒有外交底牌了。台灣最害怕的是今後按照美國所想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