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工商協進會改選之際,台電欲調漲電價彌補虧損,預計27日開會將漲8%,將大大影響產業發展與民生物價。
108課綱上路將滿三年,除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於21日提出四大建議外,聯合報也針對全台966所國高中進行民調,發現超過八成國、高中在實施課綱時,師生負擔過重、配套不足、考招混亂等等亂象,讓教育現場壓力倍增。教育乃國之根本,要如何扭轉現狀,提升師生與家長對政策的信心,引人深思。
台灣通膨率已連續三個月超過3%,5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3.39%,創下近10年來最大漲幅。中央銀行調高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至2.83%,核心CPI也達2.42%。根據央行最新報告,預估下半年通膨率隨原油價格漲幅減緩而緩步回降,不過,要回到2%以下恐怕要等到明年。
《日經》報導,因新冠疫情影響而業績向好的半導體企業相繼啟動大型設備投資,還存在迅速轉為供應過剩的風險。各領域的供應情況和景氣度的強弱越來越難以判斷。預計世界半導體市場將在亮起黃燈的同時維持增長基調。
從歷史看現況,人才乃國力之本,不論對於國家或企業都是如此。但是人才的培育往往需要長時間的投注,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台灣這些年來缺乏中長期人才培育的計畫及願景。就以高科技產業所需人才來說,新制教育制度弱化STEM基礎教育(即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導致相關人才大幅減少,未來將無法因應產業發展的需求,大幅影響台灣的競爭力,因此如何強化我們的育才政策刻不容緩。
美國等主要國家的央行啟動升息循環,日本卻逆勢維持寬鬆利率政策,日圓應聲急貶,引發市場擔憂日圓續貶恐掀起亞幣競貶,甚至導致重演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國內學者認為,目前還沒有競貶的問題,金融危機問題也還「言之過早」;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說,發生金融危機的機率不高,但確實是「值得密切關注的議題」。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表示,美國消費者整個2022年恐都得經歷難以忍受的高物價,預期經濟將放緩;經濟學家預測未來12個月出現衰退機率甚至高於2008金融海嘯時期。
美國今年五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攀升至四十年來新高的百分之八點六,顯示物價上漲壓力難解,迫使聯準會上周宣布廿八年來幅度最高的升息三碼。經濟學家認為,美國出現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大增,未來十二個月出現衰退的可能性達百分之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