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才」齊進 再創經濟奇蹟

最近重觀一部多年前的陸劇「芈月傳」,依舊為劇中一句話而感概,那就是「得人才者得天下」。戰國時代群雄爭霸,位於西北邊陲的秦國國小勢弱,但是歷代國君求才若渴,廣徵天下英才;名臣如商鞅、張儀、呂不韋等都不是秦人,但一樣受到重用。秦王贏政時更有李斯所呈著名的「諫逐客書」,強調「逐客則國危,非秦之福也」,說服秦王善用各國人才,因此成就了秦國一統天下的霸業。

三國時期赤壁之戰後,曹操、孫權及劉備三分天下。三人之中劉備的才能並不算出眾,但他善於發掘人才,也積極的留才用才。為了求才,他可以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而其麾下人才濟濟。文臣如簡雍、孫乾、麋竺、諸葛亮、馬良、龐統等人,個個都有治國的長才。而武將如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以及魏延等亦均是勇武善戰之輩。入川之後除了原先荊州部屬外,他也接納了劉璋益州派的舊部如李嚴、法正、劉巴、伊籍、樵周、賈詩等人。這麼一個集合天下各地菁英的團隊,正是劉備可以與曹操、孫權分庭抗禮的最大資產。

但劉備身後,廣招天下英才的策略並未得到延續。入蜀之後,諸葛亮所相信及重用的還是最初在荊州的人才,致使原先劉璋益州的舊部有志難伸,與荊州派互相掣肘,內鬥內耗。同時諸葛亮也沒有積極在蜀地育才,培養新血。從他給劉後主的「前出師表」中所列請益賢臣如郭攸之、費禕、董允、向竉、楊儀等來看,全是荊州派舊人,而無益州人士。他第一次出祁山,用錯了馬謖失了街亭,不重用魏延失去了出子午谷直攻長安的機會,這是他用人失敗的例子。等荊州派老的老,死的死,接班無人後,只能落到「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困境。他身後蜀漢在三國之中最先滅亡,人才後繼無力、以及兩派內鬥應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所謂「成也諸葛、敗也諸葛」,實在可惜。

從歷史看現況,人才乃國力之本,不論對於國家或企業都是如此。但是人才的培育往往需要長時間的投注,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台灣這些年來缺乏中長期人才培育的計畫及願景。就以高科技產業所需人才來說,新制教育制度弱化STEM基礎教育(即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導致相關人才大幅減少,未來將無法因應產業發展的需求,大幅影響台灣的競爭力,因此如何強化我們的育才政策刻不容緩。

當然「育才」尚需時間才能顯現成效,因此短期之內人才的「開源節流」勢在必行。所謂「開源」,就是「引才」、「聚才」,延攬國際人才來台,特別是高階白領精英。但要吸引人才來做台灣夢,政府就必須加強「基礎設施」,營造一個好的投資環境,包括優渥的工作條件、合理的稅務制度、友善的生活機能、開放包容的心胸以及前瞻性的世界觀等,才能落實高階人才的引進。

至於「節流」,則是要「留才」、「用才」,除了要鬆綁法令,唯才是用,也要改善整體工作環境,以留住國內國外菁英,共同為台灣打拚。對於全世界的人才也要展現雅量來接納;「用才」不分國籍地區,也不問背景陣營,只要可以對台灣的發展有所貢獻,來自世界各地或對岸,甚至不同政治立場或意識形態的人,我們都應該一視同仁。

期盼政府與企業界聯手,以更積極的態度,更務實的政策,「育才、引才、聚才、留才、用才」等「五才」同步齊進,充實人才庫,讓台灣有與世界競爭的能力及實力,再創下一個經濟奇蹟。

王伯元

卡內基美隆大學物理學博士
現職:
怡和創業投資集團/董事長、中磊電子(股)公司/董事長、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聯成化學科技(股)公司/獨立董事、美國銀湖私募基金/高級顧問
主要經歷:
台灣創業投資商業公會/理事長、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全球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IBM/資深主管

相關專欄

見微知著,台灣不僅不能鬆懈,既要維持半導體產業的優勢,提防中國大陸的追趕,更要投資新興產業,目前僅半導體產業就已面臨人才短缺的困境,...
過去美國一直認為中國半導體設備與國際先進技術尚有差距,因此實行晶片法案,除禁止國內高階晶片出口,又和日荷等國達成協議,...
早在五六年前,工商界就提出台灣有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等「五缺」,當時我就提出,五缺問題固然嚴重,但其實台灣還有「第六缺」,...
三國演義第一回開章就是「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雖是小說家之言,但印證到歷史卻是極為符合。從正史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