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編按:《日經》評論員梶原誠指出,隨著俄羅斯進攻烏克蘭持久不解,讓全世界正瀰漫著供應鏈可能中斷危險,原疫情世代加上逆全球發展,正在重建中的全球供應鏈布局,一場戰爭把一個「不願意面對的事實」攤在陽光下,即使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影響也不會消失。

編按:俄烏戰事膠著,各界緊盯對金融業衝擊。金管會主委黃天牧針對「俄烏戰爭與近期國際局勢對金融市場與金融服務業的衝擊與政策因應」專題提出報告,金管會評估台股雖然依舊穩健,仍祭出五大措施提前因應。

編按:中央銀行指出,俄烏衝突對台灣經濟影響溫和,金融衝擊尚可控制,但要擔憂將加劇國內通膨壓力,估計油價飆漲可能使今年通膨率增加0.5%至0.7%,經濟成長率下降0.3%至0.4%,至於台灣是否朝向停滯性通膨?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應該不會」。

編者按: 108課綱上路以來,學習歷程檔案如何寫,一直是學生、家長關注的焦點。有高中職教師透漏,該政策實施後,城鄉差距使得檔案成果呈現高度「M型化」,且資料蒐集與準備過程,更是大多仰賴外部力量代勞,無從具體展現個人表現情況,也讓不公平的趨勢更加明顯。

編者按: 108課綱上路,高中生升學需準備學習歷程檔案;為避免變成軍備競賽,教育部再三強調,各大專院校,不宜以學習歷程名義辦理具有金錢對價關係的招生活動。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7日卻指出,北科大身為負責招生的主委學校,竟公然將學習歷程以商品販售,嚴重違反招生倫理。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撰文指出,東協不跟進譴責與制裁俄國入侵烏克蘭行動可能原因,不僅是因其與俄之間地緣政治、經濟、外交等深厚利益,也是因在中國崛起與美中爭霸下,俄羅斯已微妙地成為東協另一個可藉以「平衡」對外關係的力量。

綜合媒體報導,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報告,直接對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部署。一系列務實舉措,釋放出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頂住經濟下行壓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尤其在房地產穩才能經濟穩,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習近平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是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的一項固定安排。習看望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這兩個界別的工作領域,都是“國之大者”,都有“為大國築底”的屬性。習更提到要守住三個「底」─底氣、底線、托底,確保中國穩中求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