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昨(8日)致函美國國會領導人,警告若國會再不採取行動提高或暫停債務上限,政府自8月以來提供的紓困額度將在10月用盡。他指出並警告在所有可用措施和手頭現金用完之前,國會若還不採取行動提高或暫停債務限額,恐將造成美國的經濟損害,並可能會再次導致聯邦政府停擺或債務違約。

編按:綜合媒體報導,根據美國聯準會(Fed)9日發布的最新褐皮書報告顯示,美經濟略放緩,聯準會(Fed)未來的貨幣政策及與全球金融的走向也就愈來愈清楚。

近期美國重大天災不斷,艾妲颶風、西部山火、紐約及新澤西州發生前所未有的強降雨洪災,凡此種種均揭露嚴峻事實:美國對氣候變遷的準備尚未完妥,專家警告更慘重天災還在後頭。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 26)下月底召開。英國智庫學者指出,中國是全球應對氣候變遷成敗的關鍵因素,由於事涉廣大公共利益,整體關係惡化仍不該影響西方與中國的相關合作。

《經濟日報》編譯彭博專欄作者伊爾艾朗文章指出,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上周的演說中,仍維持非常漸進與高度節制的「退場」態度。這正是金融市場最愛的結果,表示流動性高度寬鬆的期間將持續更久,將使資產價格更高,因而帶動美股及美債連袂走高。

八月廿九日,颶風艾達(Hurricane Ida)以二四○公里/小時速度於路易斯安那州富爾瓊港附近登陸。強風豪雨造成路州許多房屋被毀,樹木折倒,汽車傾覆,電桿倒塌。

美國總統拜登政府8日揭示最新的因應氣候變遷政策,計劃在2050年前,達成太陽能佔全美電力供應45%的目標。

編按:《紐約時報》外交專欄專欄作家湯馬斯•佛里曼撰文指出美國對華政策的隱憂,他提出二點反思,一是美國與中國的競爭或衝突是哪些方面,在崛起的大國和維持現狀的大國之間是不可避免的,明智的政策可以抑制什麼?二是中國絕不能再依賴美國的先進技術,令北京不惜一切代價自製,造就更具侵略性的中國,他並引述地緣政治諮詢公司創辦人建議思考的三個基本問題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