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我國自購一千萬劑AZ疫苗,第二批來自泰國六十二點六萬劑於昨下午運至台灣。不過,泰製AZ疫苗並不在WHO的緊急使用清單中,引發質疑。食藥署今天強調,疫苗是否列入WHO緊急使用清單並非台灣准用條件,會就各廠逐一審查檢驗。至於日本捐贈的一一三萬劑AZ疫苗預計8日下午運抵桃園機場。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爆發,5月11日至今已造成1萬3791人確診、703人死亡,致死率5%,遠高於全球致死率2.17%,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指出,致死率高原因是染疫者多為高齡長者,且都有慢性疾病。國內高齡醫學權威、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認為,新冠肺炎死因不能只歸因高齡,國外研究歸納關鍵是衰弱、失能,若只按照表面數字解讀,恐怕只會嚇壞長者。

國內疫情來得又急又猛,缺水缺電的嚴重性依舊興風作浪,而氣候變遷給人類帶來的巨大風險,則更見嚴重。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目前全球氣溫已經比工業革命升溫將近1.2°C,而1.5°C很可能會在2030~2052年間發生;換言之,發揮人為力量逆轉目前碳排放趨勢、減緩極端氣候損害,只剩下不到十年的時間了。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7)日發布「綠色復甦機會」報告,發現關於亞洲國家的再生能源發展,東南亞國家主要投資太陽能,東北亞投資離岸風電產業為主,台灣再生能源專案占比最大為離岸風電,這是一份針對台灣、日本、南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共八個特定市場中綠色能源產業的投資所進行的調查。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今(7)日表示,有關電價部分,政院於上(6)月24日在院會通過之「紓困4.0精進作為」,其中6月的民生電價部分已進行緩調,不實施夏月電價,約有1000萬用戶受惠。

台灣疫情延燒至今各種亂現,民眾最關心的除了何時解封,還有疫苗施打的時程與各項措施。但政委唐鳳前天公布「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又引發各種亂象與爭議,資深媒體人楊照昨天表示,不是也該有更多的公民覺醒自問,「我們真的要一個如此善於製造假象操弄人民感受的政府嗎?這是我們心中一個正常、稱職的政府該做的嗎?」

經濟學人雜誌編製的指數顯示,台灣距離回歸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正常生活」還很遙遠,在全球50個國家或地區的「正常指數」(normalcy index)排名倒數第二,僅高於馬來西亞。

指揮中心6日證實,7日當天自購的62萬劑AZ疫苗將在下午到貨,而日本捐贈的113萬劑AZ疫苗也將在8日抵台,這兩波疫苗共175萬劑何時能開打,相關進度受關注。若屆時長者打氣不佳,指揮中心將往下開放年齡層接種,加快施打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