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列出2022年全球金融市場將面臨的4大問題,包括通膨、歐美股市及中國與新興市場展望。
編按:美國聯準會宣布最新貨幣政策決定後,央行總裁楊金龍強調貨幣政策就是朝向緊縮的方向,「去年降的1碼」,會適時調回來,目前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分別維持在年息1.125%、1.5%及3.375%。
編者按: 2021年已近尾聲,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16日公布「2021年十大教育新聞」,受到新冠肺炎連續2年嚴重影響教育界,也讓疫情下的教育再度蟬聯今年頭條;另今年金驢獎頒給了抽象但又確實存在的「教育官場『河蟹文化』」,藉此凸顯今年發生學習歷程檔案遺失等事件,但卻教育界高官卻安坐其位,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15日宣布,「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將於2022年繼續實施協定稅率,意即早收清單中台灣輸陸產品將繼續維持0%的優惠稅率,也破除此前大陸將恢復對台關稅的傳言。
編按:美國聯準會宣布最新貨幣政策決定,市場也面臨懸而未決的兩大問題:一、美國經濟能否挺得住Fed一連升息超過四次的考驗?二、美國股市能否挺得過Fed開始收緊貨幣政策的考驗?
編者按: 公投表決倒數,其中含萊克多巴胺(萊劑)的美豬,攸關國民安全需慎重討論。在全民討論期間,總統蔡英文多次指出,如果推翻今年初開放萊豬的政策,台灣可能會失去參與國際經濟架構的機會。對此,我駐世界貿易組織(WTO)前大使賴幸媛接受《風傳媒》獨家專訪指出,「不進口萊豬根本就沒有違反WTO規範!」
《日經新聞》報導,通膨席捲全球,物價走高的壓迫感讓許多民眾的擔憂與日俱增,然日本卻恍若置身於通膨之外一般,主要原因是工資漲幅不大,導致家庭可支配收入也相對提升有限,需求不振,讓企業也無法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進而陷入企業利潤未能提高,無力調漲工資的惡性循環。
通膨席捲全球,物價走高的壓迫感讓許多民眾的擔憂與日俱增,然日本卻恍若置身於通膨之外一般,日本銀行(央行)正採取比美國聯準會等同行更隱諱的方式,縮減疫情期間推出的刺激措施,以免擾亂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