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承泰 / 是「超額死亡」還是「提早死亡」?

疫情間,染疫數絕對超過官方的確診數,死亡數也是;不過政府不須過於在意,而應多關心「不明超額死亡」!一旦能對病毒、疫苗、人口特殊性與死亡的關聯有進一步了解,應有助於下一步的防疫策略,減少讓生命因疫情而提早結束。

人一生下來就注定走向死亡,差別是「能走多久」?台灣在上個世紀初平均壽命低於40歲,在當時國際社會中是偏低的。經過一個世紀,台灣的衛生環境條件以及醫療科技不斷地增進,國人平均壽命增加了44歲,目前已超過了81歲,不僅比世界的平均高出9年,也比美國多了近4歲。即使兩年多來因新冠肆虐,美國死亡人數高達百萬人,平均壽命因而下調,這個情形到去年底為止,並未發生在台灣。

美國在新冠疫情的第一年,疫情有關死亡數為35萬,占該年總死亡數約11%。相對地,該年台灣確診死亡只有個位數,占比幾乎為零,是全球少有的一塊淨土,且全年死亡數17.3萬人,比2019年還少3000人;因此,我們可以用較乾淨的2020年為基礎,來觀察之後新冠疫情對死亡的影響。

台灣去年(2021)1至4月的情形和2020年類似,既是暖冬也沒有流感,且新冠的威脅並不嚴重,死亡數沒有明顯差異;可是從5月開始有了破口,死亡人數就明顯上升,導致去年死亡人口大幅增加1萬人。筆者認為,扣除人口老化自然增額死亡2000人,以及指揮中心所公布確診死亡數與疑似疫苗接種後的死亡一共2000,那麼應有6000名可稱為「不明超額死亡」!

今年5月統計數字剛公布,死亡數為1萬7000人,較2020年5月增加4100人,較去年5月增加2300人;即使扣除老化因素,其超額也遠高於指揮中心所公布的1300人,相信6月份也會有類似狀況。

由於我國每年死亡人口約7成是老人,老人人口多了,死亡人口數也就跟著上升。以疫情前5年來平均,老人死亡人口每年增加數約占老人人口數的千分之0.8,筆者以此當作人口老化的「自然增額死亡」;準此,每年若有「超額」死亡,通常發生於寒流與流感季節。

然而,新冠疫情並不同,時間足足超過兩年,情況隨時在變,各國狀況也相當不同;很諷刺地,每當專家預測疫情將趨緩或全民免疫時,新的變種又開始蔓延!政府似無選擇,除了呼籲民眾打疫苗就是等待新的救命藥!

疫情間,染疫數絕對超過官方的確診數,死亡數也是,難免會有所謂的黑數;政府不須過於在意,而應多關心「不明超額死亡」!或許可組個國家隊來研究此議題,一旦能對病毒、疫苗、人口特殊性與死亡的關聯有進一步了解,應有助於下一步的防疫策略!

此外,有媒體報導某些國家(特指南歐)還「因禍得福」,因為在歐美國家新冠確診死亡老人占比通常在7成以上,因而可減少退休年金以及老年醫療健保的開支,人口老化問題可以獲得舒緩。

台灣人口老化情況尚沒有歐洲與日本嚴重,儘管染疫死亡人口中老人占比也偏高,但因近幾年是戰後嬰兒潮成為老人的高峰期,台灣人口老化速度不會因此明顯減緩,更重要的是,目前正在和疫情奮戰者,許多還是這批人,怎麼捨得?

人一定會死,但是否因疫情而提早結束生命呢?對老人來說,提早的時間有限,幾個月或一兩年?若是兒童染疫亡,那可是提早了7、80年,對於超低生育的台灣影響尤大!去年未滿一歲的死亡總數為654人,占15.4萬生育量的千分之4.3,已創了新高,今年呢?

(作者為退休台大教授)

 

薛承泰

薛承泰(1956年4月3日—),中華民國(臺灣)教育社會學學者,福建省金門縣珠山人,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社會學博士,現任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顧問,曾任臺北市政府社會局長、人口學會秘書長、中國人權協會常務理事、國立臺灣大學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主任、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國發所兼任教授。2009年2月16日起出任行政院政務委員一職;2009年9月10日至2013年2月18日任中華民國福建省政府主席一職。

相關專欄

大選投票日近了,卻只聽到零星的政見,而各參選人之間的攻防,也沒有擦出火花。這場關乎中華民國與台灣未來存續的大選,至今只能以「無語問天廟堂亂...
2017年元月,當時的陳副總統也是年改會的召集人,在農曆年節前畫了「懸崖勒馬圖」。 圖/取自陳建仁臉書 二○一七年元月,...
網路可以協助人們突破一些障礙與局限,但卻看到愈來愈多年輕人將自己困在「網繭」裡而不自知,任時光在手指滑動中流逝。...
「垃圾不落地」當初雖有不少批判,但這些年來城市變乾淨了,人們環保意識也提升了;人們處理垃圾行為改變了,可是,用路行為似乎沒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