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環境部今年8月22日掛牌成立,產業界關注碳費機制,首任部長薛富盛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碳費費率必須尊重費率審議會決定,但他認為,每噸碳費高於10美元(約新台幣320元)是必然,且未來將朝向漸進式調高。

過去美國一直認為中國半導體設備與國際先進技術尚有差距,因此實行晶片法案,除禁止國內高階晶片出口,又和日荷等國達成協議,啟動全面對中出口半導體設備的管制。當時就有很多專家及晶片商警告,認為此舉雖可在短期內遏止中國,卻會加速中國開發先進晶片技術的時程。一旦中國自行研發成功,不需再仰賴美國時,美國及其同盟國的半導體產業將失去中國龐大的市場及商機。如今看來,這個警告可能已成事實,且速度超出預期。

距離總統選舉投票僅剩4個多月,各類民調成天報,影音評論大亂鬥,激情與喧鬧逐漸升高,不相干的外國人看成是「民主嘉年華」,我國民眾卻不能不沉思眼前及未來台灣的沉重挑戰。俄烏戰爭、中美爭霸、台海緊張、總統大選,台灣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外國訪客打卡的重點。川流不息的外國訪賓和媒體常問:地方選舉多著重經濟民生,總統選舉是不是聚焦在兩岸及國防議題?我的回答通常是:Yes and No。

 

Yes,因為總統選舉結果攸關國家安全,...

「台灣是出口導向國家」、「出口是台灣經濟的命脈」這樣的語詞常見於對台灣經濟的介紹中,但是一來從來沒人規定經濟非得出口導向不可,二來出口若是命脈,就很容易致命。面對出口連續衰退,我們可以有兩種思維,一是比較結構性、根本性地考慮改變出口在GDP與經濟成長中的重要性,另一是比較淺碟式地維持既有結構,努力保持或找到所有有利於出口的政策與動能。在經濟順風時,後者實易如反掌;當經濟逆風時,後者就常力不從心,只能期待風向轉變。

今年下半年,大陸經濟復甦減速成全球市場討論焦點。若要達成官方今年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可說時間緊、任務重,在此關鍵時刻,大陸當局這次對症下藥,調整持續多年的「國進民退」經濟方針,全力拉抬民營經濟,冀望民營企業能迎難而上,成為「穩增長」的救火隊。大陸提及民營經濟素有「56789」的特徵。即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金管會 主委 黃天牧 昨(4)日表示,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今年10月將宣布修正公司治理原則,新增永續韌性篇章,金管會也在今年推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並在8月宣布接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永續揭露準則藍圖,就是呼應OECD最新發展趨勢並為國際先行者。

20年前我國通過金融控股公司法,確立金融跨業模式採美式金控公司架構,根據金控法第36條規定,金控公司之業務以「投資」及對「被投資事業之管理」為限,標示著我國選擇了純粹控股公司(pure holding company),而非如綜合銀行的營業型控股公司制度。

新象基金會創辦人許博允今天早晨病逝,享壽 80 歲。許博允為台灣音樂家, 1978 年創立「新象活動推展中心」,從事專業文化活動舉辦事宜,範圍擴及音樂、舞蹈、戲劇、繪畫、攝影、雕塑的演出、展覽及講座,對台灣的表演藝術有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