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衝擊 產業嚴正以待

台中市梧棲區養豬場爆發非洲豬瘟疫情,重創產業,禁宰令延長至15天,從豬農到豬肉攤商,甚至小吃店全遭受衝擊,紛紛停業;雖僅會在豬隻之間傳播,不屬於人畜共通傳染病,不會造成民眾感染,但對產業造成的衝擊,則不得不小看。

台灣爆發非洲豬瘟 禁宰15天

台灣於今年5月剛獲世界動物組織認定為「豬瘟非疫國」,然而農業部10月22日上午臨時召開記者會,宣布嚴守邊境7年的非洲豬瘟,在台灣出現疑似病例,地點位在台中市梧棲區陳姓父子經營35年以上的畜牧場,從場內2隻死豬檢體中,驗出疑似非洲豬瘟病毒株,引發震驚。農業部緊急下令全國豬隻禁運、禁宰15天,同時成立中央前進應變所及指揮中心,並全面禁止廚餘養豬,重創國內豬農與周邊相關產業。 

據了解,案發豬場由86歲的陳姓豬農經營,兒子則協助父親,豬農接受媒體無奈說,養豬逾35年,過去都是購買廚餘當飼料,沒想過會發生這樣的事,也不知道豬隻這次到底吃了什麼。

廚餘飼養為何惹禍?

此次事件,也引發對於廚餘飼養的疑慮。到底非洲豬瘟為何會重創畜牧業?廚餘養豬又有怎樣的影響?

1.非洲豬瘟簡介

首先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一種由非洲豬瘟DNA病毒引起的高度傳染性豬隻疾病。這種病毒只會感染家豬與野豬,不會傳染給人類,但對豬隻的致死率可高達 90~100%。目前無藥可醫無法可治,病毒在環境中存活時間長,沾染上的人員器具車輛食品都能成為感染源。

2. 廚餘飼養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若以90度高溫烹煮一小時,能有效消滅廚餘中的病毒,但即使如此,歐盟仍然全面禁用廚餘養豬;鄰近的日本則是使用非家庭與餐廚廚餘回收做成飼料。

廚餘的熱處理門檻其實是很高的一個技術,因為廚餘組成複雜:有液體、固體、油脂、肉類殘渣、骨頭、小塊蔬果等,這樣不同材質的熱導率差異大,加熱設備不足容易導致外表可能顯示已加熱但內部核心仍低溫。

此外,餐館、廚餘處理廠、回收車、運輸人員,缺乏統一標準或透明追蹤流程,因此外來污染與交叉污染的風險高。餐廚廢棄物餵豬可節省飼料成本,但若加熱處理成本高,可能導致某些養豬戶或廚餘處理業者為節省採取低標準處理,。

產業高度集中 恢復期長不得不防

台灣因為土地小,台灣養豬產業高度集中於中南部(雲林、彰化、嘉義、屏東四縣市就佔全國豬隻近 70%,這些重點縣市區域中養豬場密度集中,人口聚集處與牧場的距離近,高人畜密度與短距離交通確實具備了「非洲豬瘟一旦進入,即極可能大規模爆發」的條件,病毒有機會可透過人員、車輛、飼料、運輸車、餐廚廢棄物在數日內跨場傳播,從而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

目前就全球的統計報告來看,爆發非洲豬瘟的地區在一年內平均降低約40%左右的豬隻數量,以中國來說,2018年有4.4億頭豬,到2019年底只剩2.7億頭,越南則是2019年爆發後從3000萬頭降低到1800萬頭,有一個案例跟台灣比較像,香港2019年爆發後從26萬頭降低到13萬頭,約50%左右,以台灣的狀況,會偏向靠近香港這種模式。

另外,感染非洲豬瘟撲殺後的豬舍須徹底清洗消毒,休場 6–12 個月,但重新進豬風險仍高,中國跟越南不斷發生消毒休整完的豬場持續爆發非洲豬瘟。在這樣的狀況下,越南花了兩年才恢復約七成豬量,中國即使官方投入巨資,也花了將近三年才恢復豬量,中國與越南許多重新飼養都是另選地點重新蓋一個新豬場,並不是在原址重新復養,然而台灣土地面積小並沒有這樣的先天條件,因此很有可能是不只是單純消毒,更有可能需要拆除建物清除每一個有可能帶有殘留病毒的區塊,或是拉長消毒後空舍的時間。

世界上最快消除非洲豬瘟的國家巴西,花了7年才消除,全世界有名的伊比利豬產地西班牙則是花了35年,這兩個都是地廣人稀的國家,以台灣的環境,一但大規模爆發,會是怎樣的光景。

約近十萬人恐受影響 

透過農業部統計2024年Q4,生豬存欄約540萬頭,共有6000場左右,生豬直接年產值約800-900億台幣,其中超過5000頭的牧場佔2.5%、1000-4999頭場佔24%,1000以下佔73.5%,大型場的直接聘用人數往往超過10-15人,中型場約3-8人,小型場多為1-4人,直接就業人數最少約在2萬人左右,若加上20%的臨時工性質,約可在2萬4千人左右,

若以所有豬相關產業來看,主計處統計農林漁牧與食品加工業約65萬人,豬產業佔了(20-25%),包含肉品市場、屠宰場、運輸物流、飼料業者、疫苗、營養服務、現場獸醫服務人員、貿易業者、餐廳、食品加工等,這些總共約13-16萬人,產值約1000-1200億元。

若全台豬隻減少 50%,代表產值縮減約一半,可能約有7.7萬-9.2萬人會受到就業的影響,其中與養豬戶與現場服務相關的產業會受到直接影響而立即失業,鄉村經濟可能因為豬場消失而出現區域性的失業潮;豬肉供給量大幅下降,需要更多的依賴國外進口。

地方政府補貼因應

由於相關產業生計受衝擊,為減輕豬肉攤商負擔,各縣市陸續宣布減免公有市場攤商使用費,農業部和經濟部也給予相關產業補助,包括補貼養豬農民禁宰期間延遲上市豬隻的飼料費用每頭810元;補貼「肉品市場」租金收入損失,每場最高補助20萬元;「毛豬承銷人」暫停業務收入損失補助,每人1.5萬元;屠宰場人事及勞務費用損失,每頭補貼280元;「傳統肉攤」暫停營業期間則每攤給予3萬元補貼。

相關新聞

因應 AI 資通訊產業用電快速攀升,為確保相關能源設施可採用高效率設備,經濟部依據《能源管理法》第16條之授權,修正三項子法規定包括《...
壽險公會正在討論壽險公司匯率會計調整四個方案,預計11月送交金管會,這些方案皆違反國際會計原則,且大部分方案將原本要公允評價的匯率損益,...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行政院會昨(30)日通過「跨國勞動力精進方案」,以「本勞 加薪 換取 移工 名額」為前提,以及符合 薪資 門檻、語言能力及技能資格三項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