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種電下的缺糧危機

為加速光電裝置,內政部將於14日公告實施《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修正案(以下簡稱《新非都》),大幅鬆綁綠能土地使用規範,納入更多土地成為「綠能發展區」,總計達1萬8155公頃,且綠能專區將以「快速通關」的方式進行審查。此舉引發學者對國土規畫失衡及審議流程過於寬鬆、專區浮濫等問題的高度憂心。

儘管內政部是國土規畫的主管機關,農委會則是認定農地的主管機關,然而,據了解,這項放寬非都市土地使用的修正案是由主管能源的經濟部主導;在提高綠能的「政治正確」下,諒內政部及農委會不會也不敢有異議。

根據《新非都》,經濟部公告為「綠能發展區」的農牧、林業、養殖及國土保安等使用地,在符合「低地力」或「非養殖漁業生產區且多年停養」的條件下,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施」,且不受660平方公尺(約為200坪)的限制,未來農地的光電覆蓋將可達70%、甚至可在農地變更後高達90%。

2016年推動能源轉型,提出了躉購制度保價收購,光電業者大肆在每塊農地上切割出660平方公尺的土地裝置太陽光電板,造成農地分割問題嚴重,且農地上一旦有了660平方公尺的光電裝置,其他部分也無法再耕種,最終整片農地被迫棄耕。

為了擴大綠電,蔡政府已大力推動「漁電共生」,多年下來,成了許多地方的惡夢。4月台南市北門區漁電共生養殖池發生文蛤苗大量暴斃事件,造成漁民重大損失,類似事件層出不窮。日前相關政策又進一步放寬,多個中南部農業縣市共2萬905公頃的漁塭將採取新制,光電板裝置率可達70%甚至90%。如今《新非都》推出農光共存,勢必會加速土地脫離農漁使用。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