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台灣需要和平,和平要努力維繫。台灣不應挑釁大陸,把選舉定位成「民主與專制之爭」,相當危險。當年西方專家在前蘇聯解體後,預測共產主義終結,證明大錯特錯。中國並不想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霸權,金磚國家會議反映多極格局、包容不同制度。台灣為何要把大陸當成敵人、斷絕雙方和談可能?
最近國際著名地緣政治學者,紛紛對台海形勢表示看法,尤其對二○二四年台灣大選後的兩岸關係發展,憂形於色,我國國防部日前送至立法院的「一一二年中共軍力報告書」,也示警中共可能在習近平的第三任期內,推動解決台灣問題進程。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昨受邀來台演說,他認為台海現狀無法長久,並強調相信美國會用武力阻擋中國大陸統一台灣是不明智的,他相信時間不在台灣這邊,提醒台灣不要被大國利用。
為了解除青年男女望屋興歎,不敢奢望成家的困境;為了減輕初入社會者背負數千萬房貸重擔的壓力;更為了遏阻生育率落入深淵的悲劇繼續禍害,有一個簡單而響亮的政見,具體可行、成就宏大而且影響深遠:「讓年輕育兒家庭戶戶有其屋」,聽起來似乎是白日夢,難如登天,但現在正有一個機會可以促其實現。
環境部今年8月22日掛牌成立,產業界關注碳費機制,首任部長薛富盛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碳費費率必須尊重費率審議會決定,但他認為,每噸碳費高於10美元(約新台幣320元)是必然,且未來將朝向漸進式調高。
「台灣是出口導向國家」、「出口是台灣經濟的命脈」這樣的語詞常見於對台灣經濟的介紹中,但是一來從來沒人規定經濟非得出口導向不可,二來出口若是命脈,就很容易致命。面對出口連續衰退,我們可以有兩種思維,一是比較結構性、根本性地考慮改變出口在GDP與經濟成長中的重要性,另一是比較淺碟式地維持既有結構,努力保持或找到所有有利於出口的政策與動能。在經濟順風時,後者實易如反掌;當經濟逆風時,後者就常力不從心,只能期待風向轉變。
金管會 主委 黃天牧 昨(4)日表示,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今年10月將宣布修正公司治理原則,新增永續韌性篇章,金管會也在今年推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並在8月宣布接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永續揭露準則藍圖,就是呼應OECD最新發展趨勢並為國際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