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減碳 環保署新增五種溫室氣體增量抵換來源

為加速減碳,環保署今(31)日表示,近日已修正溫室氣體增量抵換處理原則,新增五項抵換來源,包含淘汰老舊汽車換購電動車、汰換老舊農機為電動農機等,使科學園區等開發單位抵換來源更廣泛,加速溫室氣體減量力道。

環保署在2020年發布抵換原則,要求「50公頃以上園區開發」、「工廠設立」及「天然氣以外之火力發電廠、汽電共生廠」等開發行為,須進行溫室氣體增量抵換,抵換比率每年至少10%,連續執行十年。

據統計,開發單位承諾且通過環評審查案件,共有新竹科學園區寶山用地第二期擴建、南部科學園區橋頭園區、台南園區三期、中埔、水上、新市產業園區等十案,預估營運期間每年最高抵換需求量達82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環保署年前修正抵換處理原則,除既有的鍋爐改善、汰換老舊機車換購電動機車等抵換來源外,新增五項來源。

包含第一,汰換老舊汽車為電動車或油電混合動力車;第二,燃煤或燃油設備改用生物質為燃料;第三,淘汰漁船的舊集魚燈為LED設備;第四為淘汰老舊農機為電動農機;第五,淘汰既有增氧設備為高效率省電增氧設備。

其中針對換購電動汽機車,環保署已透過廢車回收一站通平台,媒合車主與開發單位,從去年僅針對機車,今年擴大到小客車、小貨車等各類車種,開發單位可向車主收購「減碳效益」,將過往抽象的碳權概念,轉化為「減碳有價」。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