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公布商業部門減碳 四面向規劃

配合2050淨零排放政策目標,環保署正在修正《氣候變遷因應法》,經濟部上月則公布「商業部門2030淨零轉型路徑」,由於商業部門多數碳排來自用電,因此如何達到節電就是減碳關鍵;而相較於工業部門在製程技術改善上達到減碳,商業部門可從操作行為的改善來達到減碳的目標,也衍生出更具創意的減碳方式。

商業部門有87.4%的碳排放來自於電力使用,屬於範疇二:間接碳排放源,故而從操作行為及設備更換也可節電,進而達成減碳效果。

經濟部針對商業部門減碳擬定四大面向,包含「設備或操作行為改善」、「使用低碳能源」、「商業模式低碳轉型」及「綠建築」。

首先,行為模式改變,例如透過數據分析來客消費行為及時間,調整營業時間長短,或是依據來客量調整冷氣、照明等。此外像是超市的開放冷藏櫃,可裝置保溫夜簾,在非營業時間降低冷度逸散,節省設備用電。

第二,許多商業店家設備已使用30、40年,舊型設備大多沒有節能設計,因此鼓勵店家汰換設備,改為具節能標章的省電設備,節電就能減碳,也節省電費;低碳能源方面,鼓勵使用鍋爐的旅館、醫院等業者,可從燃油改為碳排較低的燃氣或電力鍋爐,或是將燃油車汰換為電動車。若條件許可,建物可裝設太陽能板,提高再生能源使用率、規劃建置充電樁等。

至於商業模式改變,舉例像是物流業,可改善配送路線,透過科技數據更有效率地送貨,減少運輸車在路上用油所產生的碳排;零售業也可以運用智慧科技,以大數據分析客流量及消費行為,調整門市營業決策;餐飲業可以多選用在地食材,減少食材長程運送的物流碳排。

大型服務業者如購物中心等,因營業範圍多元,可透過專業顧問進行碳盤查,找出可改善的碳排放點,並建立能源監管系統(EMS),完整收集企業能源與資源資料,掌握能效與操作維護現況,落實節能改善,掌握碳排放量。經濟部也針對小店家設計節電檢點表,透過行為模式去改善用電。

其實,餐飲業、小型店家都很有意願減碳,只是不理解怎麼做。小型業者的碳排放源單純,可先利用簡易碳排放工具先瞭解本身碳排概況,再依需求逐步汰換耗能設備。

小店家也可以透過較靈活、有創意方式達到減碳目標,像是餐廳使用在地食材、可食盤飾或推出低碳足跡的「低碳菜單」,也有部分餐廳向環保署申請「綠色餐廳」。部分休憩服務業者則推出「低碳遊程」,不僅是鼓勵民眾搭大眾運輸工具,景點也有安裝充電樁,方面開著電動車的遊客使用等。(本文由經濟部商業司長蘇文玲口述,記者鍾泓良採訪整理)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