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輔法管不到、拆不了 環團揭農地「準違章工廠」亂象
農地工廠納管大限已於今年3月截止,但全台新增建違章鐵皮廠房中,卻有七成是沒有加工事實的「準違章工廠」,《工輔法》管不到、也拆不了。地球公民基金會昨(20)召開記者會指出,縣市地政單位查處人力不足,「準違章工廠」業者心存僥倖,待執法風頭過去,搬入機具即可生產,農地違章鐵皮廠房因此持續增生。
地球公民更指出,地方執法人力不足,卻僅有七縣市申請國土永續發展基金,呼籲縣市政府加緊腳步,在「準違章工廠」動土時就即時查處,避免未來花更多時間、經費去拆除違法廠房。
地球公民基金會今(20)舉行「農地違章年增上千,地方政府別哭窮!應申請國土基金補足人力」記者會。攝影:劉庭莉
全台新增建廠房 高達七成是「準違章工廠」
《工廠管理輔導法》訂下的農地工廠納管大限,已在今年3月截止,新增建工廠須即報即拆。然而,地球公民指出,從經濟部逐月更新的數據中發現,全台新增建的農地違章鐵皮廠房,有高達七成是沒有「加工事實」的「非屬工廠」。也就是說,這些農地違章鐵皮廠房不全是「違章工廠」,大半是閒置、預備招租狀態的「準違章工廠」。
這些工廠多是空的廠房、倉儲,就算被斷水電、加裝智慧電表,仍可以拉升鐵門持續使用。甚至有案主期待躲過查處風波,未來就地合法。
彰化和美的農地違章鐵皮廠房搶建完工前。2021年6月。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彰化和美的農地違章鐵皮廠房搶建完工後。2022年7月。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準違章工廠」屹立不搖 排程拆除漫漫無期
為何「準違章工廠」幾乎拆不了?地球公民解釋,以經濟部認定有無加工事實來區分,「非屬工廠」與「違章農地工廠」在地方上分屬不同單位管轄。後者由經發單位負責,前者因現勘認定無製造加工事實,為「非屬工輔法範疇」,由地政單位處理。
「準違章工廠」經舉發後,地政單位會先函請案主自行拆除,若案主不願意自拆,地方政府的拆除經費又不足,案件就會排入漫漫無期的「排程拆除名單」。地球公民基金會台北辦公室主任吳沅諭無奈表示,「一旦列入排程拆除名單,就是不會拆。」
地球公民曾經檢舉興建階段的「準違章工廠」,兩個月過去,廠房都蓋完了,甚至屋頂加裝光電板,地方政府仍以「未發現製造加工行為」、「非工廠」等描述結案。
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賴沛蓮表示,廠房業者只要靜待查處風頭過去,便能趁機搬入機具開始運作,成為有加工事實的工廠。倘若第一時間就即時查處、裁罰,根本不會有後續污染與侵占農地的問題。
地方政府承辦接到農地違規案件查處流程。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新增建違章廠房與實際查處不成比例 台南、高雄完成率僅2%
今年5月地公與「g0v台灣零時政府社群」合作開發「大家來找廠」遊戲,捲動超過6000位公民參與,辨識出6000筆農地上新增「疑似工廠」點位。但當地球公民進一步檢舉、追蹤這些可疑廠房時,就面臨到承辦稽查人力緊繃,難以即時查處的困境。
依照《區域計畫法》,地政單位原可在農地工廠興建之初,便對其處以罰鍰、停止使用、限期恢復原狀與拆除,但因查處人力不足,罰鍰之後便沒有下一步。
吳沅諭指出,新增疑似農地工廠與查處數量不成比例。彰化縣2017至2021年間,平均每年新增1370間疑似農地違章鐵皮廠房,但地政單位查處間數僅73間,完成率不過5%,台南市及高雄市甚至只有2%。
地球公民基金會台北辦公室主任吳沅諭指出,農地違章廠房地政查處量能不足,新增疑似廠房數量與查處數量不成比例。攝影:劉庭莉
人力不足只因沒經費? 國土永續發展基金僅七縣市申請
地球公民認為,地方政府不應以經費及人力不足為由,拖延查處時程。經發單位有每年24億的納管輔導金與營運管理金可用於增補人力,地政單位雖不適用《工輔法》,內政部營建署也有編列「國土永續發展基金」,用途之一就是補助地方主管機關辦理違規查處。
然而,國土永續發展基金全台僅七個縣市申請,彰化縣、台中市、新北市及高雄市等重災區縣市都沒有在其中。
地球公民要求地方政府應儘速申請經費,補足查處人力,即時查處違規使用土地,避免未來花更多時間及經費拆除。同時,內政部營建署須督導地方運用基金、補齊查處人力,並檢討經費使用效率,再提高補助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