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農地

農業部與教育部共同推動「推動學校導入國產可溯源乳品專案實施計畫」政策,補助公立國小及附設幼兒園飲用國產鮮乳或保久乳,提供良好鈣質來源。可惜政策 9 月上路後亂象百出,包含 缺乏冷鏈運輸、收購價格過低 、 影響羊奶產業 、 累壞現場教師 ;對比日本營養午餐提供在地乳品,搭配食農教育的效果,恐有很大距離。

台灣因應 2025 年紐乳零關稅衝擊,農業部於今年 6 月 宣佈 ,補助學童每週喝兩次國產鮮乳,令人期待台灣鮮奶的食農教育就要開展...

進入8月後,日本的超市等零售店的白米和包裝米飯的購買量增加至往年的1.5倍。由於擔心缺貨,許多消費者忙於搶貨。在混亂的背後,有抑制供給、優先維持米價的日本傳統農業政策。可以説現在正是日本重新審視政策的好時機。

國土計畫法明年四月底上路,地方政府反彈不斷,內政部昨舉辦「國土計畫政策說明研討會」,部長劉世芳強調,各部會應共同面對,把不同意見當挑戰,落實社會溝通,做到如期上路,針對未交分區圖的縣市,國土署研擬對策,擬朝停止受理區域計畫法新申請案方向,但將再與縣市政府溝通。至於攸關農民權益相關補償,農業部會中提出三大方向,細節九月公布。

內政部地政司在5/16預告修正《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以下簡稱《非都》),預告中指出,為配合加速推動國家綠能政策發展,由經濟部公告為綠能發展區之農牧、林業、養殖及國土保安等使用地得依《非都》容許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施」,且不受 660 平方公尺限制,未來光電覆蓋可達 70%、甚至可走農地變更設置 90% 光電。

農委會農糧署近期擬修法,將農路與水塘納入災損面積。學者認為此次修法茲事體大,因天災救助若再加碼或放寬,除難以推動農業 保險 外,甚至產生部分 農民 未認真種雜糧,僅等著領天災救助金,導致農業生產劣幣逐良幣的狀況。

立法院11日三讀通過「行政院組織法條文修正草案」,農委會升格「農業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改為「環境部」並增改下屬組織為本此組改的兩大重點,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等單位也同時進行調整。

去年夏天以來,歐洲乾旱日益嚴重,已開始影響經濟活動,不僅農業灌溉被迫限水,池塘乾涸也導致養殖漁業產量銳減,就連水力及核能發電也受影響。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